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当你开始和别人比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有一天,王阳明的学生王嘉秀问他,佛教、道教、儒教哪个更胜一筹。


他认为佛家是以超脱生死轮回来诱导人信佛,道家是以长生不老来诱导人信道。


而儒家的人出仕做官,有的人是通过科举考试,有的人是通过举荐,有的人是通过继承祖荫。所以儒教才是正道,胜过佛教和道教。


王阳明说,儒家与佛老的根本价值观不同,不能在一起比较。我们看别人的学问,只是学习他对我有教益的,不是要去和他比个高下,决个胜负。


学习不可以有“胜心”,因为你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胜过别人,一心想胜过别人,就偏了。学儒家是为了修养自己,不是为了胜过佛老。


古人曾经对学习所做的思考,在今天看来也很有借鉴意义。


拿读书来说,一个人读书是因为想要充实自己,久而久之,读书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单纯的喜欢。你读过的书,会折射在你的眼神中,成为你的气质,会融入你的血液中,成为你的言行。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大火的翟天临,如今已经销声匿迹。他不断在网上晒自己拥有博士学位,演戏又出色。这种演艺界学位最高,学术界演技最棒的人设,简直是优秀本秀。这种优越感,足以秒杀学术界和演艺界的一众屌丝。


然而在晒学历,秀优越感的同时,他也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不知道知网是什么,论文涉嫌抄袭。当这些被举报出来之后,他的博士学位被取消,演艺事业也画上了句号。


翟天临的悲剧,根源在于他的学习,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同时他又不懂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自己学习,是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这是以学润身,全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那么小人之学呢?荀子说:“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从耳朵进去,从嘴巴出来,道听途说,就是为求人知,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有学问,而学的东西根本没往心里去,更不用说落实到行动上了。


有人说,生活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投毒害死了自己的室友黄洋,被判处死刑。一念之差使两个名校的研究生命丧黄泉,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深渊。


促使他作出如此举动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争强好胜之心。假如他不去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一个复旦大学的医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何其光荣,生活该是多么幸福。


判刑之后,林森浩悔不当初,他在狱中给代理案件的律师写了一封信,说到:


非常感谢你们在我案子上的帮助,以及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好人会有好报的,请你们坚信!案子到这个地步,木已成舟,无法挽回,请你们一定释怀,要保护自己,不要做出不利于自己职业、生活的举动,那毫无意义!切记切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与别人比,毫无意义。然而这痛彻的领悟付出了两个鲜活的生命,这代价未免太过惨痛。


学习的重心是提升自己,生活的重心是让自己幸福。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每天让自己比昨天有进步,每天让自己的生活比昨天幸福,就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当你开始和别人比的时候,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