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大变局,千载重现道德经-1 前言

前言

大家好!我是“无心真人WX”。这是我的第一篇网文。下一步,我将对千年奇书《道德经》进行再注释。我亦知,此事古有河上真人、韩非子、庄子、苏轼等先贤,如今有无数网上大咖,注释过《道德经》。珠玉在前,我是要来抛砖吗?我自知学识尚浅,之所以要注释《道德经》,缘起于2019年,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一些问题,突然间感觉开悟了。开悟这件事我不敢托大,就是明白了一些道理。而我悟到的道理和《道德经》所述,与我,心有戚戚焉。

因此才注册了网名,第一次网上发文。就我网名而言,为什么竟敢号称真人,其实不然。无心和我真名发音相同,而且“无心”是有感于老子所说的“:圣人恒无心”,是以无心无不用心。六祖也说:“应无所住生其心”,此谓无心。至于真人,则有感于《金刚经》中所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此谓:真人。无心真人也是用以表明心志:这里所述之言,不打诳语,真实做人。

我悟到了什么道理呢?说来也平常,就是人为什么而活。我不敢说,我悟道的一定是真理。但人为什么而活,是每个人此生最重要问题。这也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为什么说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呢?人一生不知为何而活,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

为什么而活,给出以下选项:为名利、为权力、为爱情、为孩子、为父母、为兄弟、为民族、为国家、为民主、为自由、为成佛。可以说,这其中任何一个选项,都有无数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你会做如何选择呢?这是一个多选题吗?还是一道单选题呢?如果我们做出了选择,代价是什么呢?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要说舍生取义,梁山好汉,生死之交一碗酒,说走咱就走,快活利落。然何谓大义呢?好汉说:忠君报国。忠君,现在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报国,秦砖汉瓦早已没入寻常百姓家。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究竟所为之若何?

上述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各说各话,答案千奇百怪,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人凭感觉,有的人凭经验,有的人凭知识,去做选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选择的背后,是以人的一生为代价。可是人生,充斥着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骗局,终究难逃错付一生。

有的同学说,还是不要问这么严肃和令人头大的问题。我每天有许多烦心事,活得一点意思都没有。《道德经》能帮我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你的烦恼,其实就是人为什么而活。而《道德经》揭示的就是人存在的意义。等你找到人存在的意义,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你不仅每天不会有烦心事,而且可以活得逍遥自在。

《道德经》真有这么神奇吗?古往今来,可以说只有庄子一人读懂了《道德经》。之后他写下了一部惊世之作《逍遥游》。他写到: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展翅九万里,击水破风游天地,这就是成语鲲鹏之志的来由。庄子好不逍遥自在啊。《大鱼》这首歌的灵感就是来自于鲲。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住在灵鹫宫,缥缈峰的逍遥派,其创意也是源于《逍遥游》。所以,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意思是说早上悟道了,晚上去死,都值得。

所以我才说《道德经》是一本千古奇书,而且是唯一一本,圣人亲著之经典。儒释道三教中的典籍,圣人亲著的,仅此一本《道德经》。佛学,儒学经典,没有一部是佛陀和孔子亲笔所著。这里没有贬低佛经和儒学的意思,只是佛经,儒家经典有很多误传和伪作。佛经数不胜数,但佛陀未著一字真经。因为佛曰:不可说,一说就错。所以无数的佛家经典皆是佛陀弟子听闻记录下来的,佛经开头皆有一句:如是我闻,即是此意。孔子提倡“述而不作”,主张复古。孔子只是把周代的“五经”,进行整理和编订,并非他本人所著。《论语》也不是孔子所著,而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语录编辑而成。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留下五千言,即《道德经》。儒释道所传经书浩如烟海,但是仅此一部经书是圣人亲著,其中必有深意。

《道德经》不仅解答了人为什么而活的终极问题,而且还包含现代人都无法解释的科学思想。仅就其哲学思想,对今天的现实社会,同样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完全可以作为现代人的学习和奉行的入世哲学。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读的经典,也值得全人类所有人去研读的经典。

但是《道德经》成书于二千五百年前,古往今来只有一人读懂了《道德经》,或许只有庄子读过原版《道德经》。庄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人物,距今年代久远,《道德经》原版已经无从考证。

 现传的通行版《道德经》,为汉代修订版,为避讳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个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全部改成了“国”、“恒”全部”改成了“常”、“启”全部”改成了“开”、“勶”全部”改成了“彻”、“弗”全部”改成了“不”。其后出土了马王堆帛书《道德经》,为汉代之前的版本,较接近原本。

 我读《道德经》,发现一个问题,五千字的《道德经》,却分为了八十一章。而且八十一章的《道德经》顺序是打乱的。这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把经文写在竹简上。简牍用绳索编在一起,绳索断了之后,很容易造成竹简的次序被打乱了。整理的时候,只好把还串在一起的竹简作为一章。

我认为《道德经》如此难懂,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道德经》的章节被打乱了,而且各个章节之中的内容还有穿插。前后文意不能连贯,造成理解困难和偏差。

第二,古人无法用科学的思想来解读《道德经》,从认为《道德经》是一门玄学。。

第三,即使是现代科学对宇宙和世界的认知,还达不到老子的认知高度,更勿遑古人了。

基于以上三个的原因,我的注释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我将《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排序。把《道德经》章节分为了四个部分,1.道,2.德,3.哲学思想,4.治邦取天下。

二、对于《道德经》中,现代科学可以解释的部分,用科学理论进行了重新注释。

三、对于《道德经》中,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以及科学尚未认知的领域做出了超前的假设和猜想。

并提出了三个与前人不同的观点。

第一观点是科学观。我认为老子所述皆为科学的理论和观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老子开篇就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地”代表地球,大自然;“天”指的宇宙,外太空;而“自然”,说的是自然规律,也可以译为科学规律。之后他又说道: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是由“道”衍生出来的行为准则。二者结合,就是现在所说的道德。“道法自然”,这里很明确说到人类的一切行为准则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第二个观点,就是《道德经》的章节顺序是打乱的。就以开篇为例。所有版本的《道德经》的第一章都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而我认为《道德经》的开篇并非第一章,而应该是第二十五章的前半部分和第二十一章的前半部分,以及第十四章中的一部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十四章)

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是因为这一章的内容阐述的是科学一直在探索的终极问题:宇宙的起源。本章在全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理解了这一章的内容,才能真正找到打开《道德经》宝库的钥匙。

第三个观点,《道德经》所述比现代科学的认知还要超前。对这些科学未知的领域,基于我对《道德经》领悟,我做出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假设和猜想。

以上三点皆是前人未曾做过,也未曾涉及的。我做出这样的尝试,期待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与网友们共同研讨和探索人生的意义。

有关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就由下一章来展开我们的探索旅程吧!谢谢你们的收看,我是“无心真人WX”。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和视频,请记得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期待我们下一节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未有大变局,千载重现道德经-1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