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青年自救指南(一)

发心与立志

(一)

    近来总是觉得生活的步伐太急,忙与盲,总觉得一切都不够,时间,金钱,情感上的需求总是那么迫切,逐渐意识到这些都是人的私欲在作怪,但是如何能平静下来呢,如何能让急躁的心情稍稍安稳一下呢?

    梁漱溟先生指出两条道路,佛家上讲发心,即发慈悲心,发怜悯心,不光对人也是对己;儒家上讲立志,要时常问自己决定去做一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炫耀吗,是为了别人的看法吗,还是自己真切的渴望,其实是很简单的方法,简单到我常常不去执行这一步骤。但是不久前在应付一场英语考试的时候,在英语作文的写作上,我很有感触,特此记录下来。我深切的认识到我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思维中,试举一例,我们青年为何要好好读书,因为要为社会做贡献。这种说法固然没错,高屋建瓴,但似乎太过高尚,路途遥远,而真正内在的意义与动因,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读书,因为喜欢,那又是为什么而喜欢呢,我觉得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真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如何可怜自己?就是须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怎样开发?要在当初动念干这个乡村运动的地方去找,去反问自己:为何有此意思?而此意思为何又在彼时真切?这样能将原来的真情真愿因反求而开大。而痛痒恻隐之情发露时而更深厚之,扩充之,则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减少。”(梁漱溟)

图片发自App

(二)

    值得补充的一点在于立志需要很大的警惕,“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特别是青年人,我想很多事情都是把欲望假装当成志气罢了,其实仔细想想也很难真正把一个理想当成志气吧。至于本人,我想当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大概就是找到介于欲望和志气的中间地带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比如英语单词,时常看到动辄2万3万的词汇量的截图证明,我在想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的,带着一点炫耀的欲望,但是真正完成了一些很棒的事情,这样一来游刃有余,将来一旦发现真正的理想,如今这些多少充斥着欲望的东西瞬间可以化为桥梁,帮助我们更好的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因此,对我而言,我想很难直接去找到一个多么美好的理想,然后一路飞奔,反而是不妨多建造几个通往美好道路的桥梁,这些东西可以带有欲望的属性,但不能全是欲望,只是为了利用欲望所能给予我的动力,这样似乎也算是利用好欲望的真正价值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1世纪青年自救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