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结构性失业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动下,如何判断一个职业未来的发展前途?

无论你是不知如何选择职业方向的职场小白,还是已经面临急要职业升级改造来应对中年危机的职场老手,都需要有一套系统职业选择的分析框架。当然我们都处在一个多维的世界里,所以不能单一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需要正着看,也需要反着看,360度循环地看,才能免交智商税,所有的商业分析框架里都是有漏洞的,也不可简单的照搬照抄。

人工智能推动结构性失业是必然的趋势,某些视频网站上关于这个话题的核心“干货”大都来自,牛津大学这篇著名的论文《The future of employment》,技术更新造成的不是简单大量失业,而是重新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工业革命时代经历过,信息革命时代也曾经历过,人工智能时代也必将面临,某些职业会吃香,某些职业也会遭受冷遇,老仲耐着性子浏览了原文主干,论文的做了详实的数据统计和预测,有对历史的变革的统计,也有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预判,大体将人工智能对工作替代性程度不同,分成三种等级:Low,Medium,High,实际上我们现在有49%的工作属于High的级别即随时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而面临失业的职业,这个级别里不只包括制造企业的流水工,还涉及到一些高大上的行业:比如金融,律师,医生,金融交易中数据统计工作已经在人工智能逐步替代,律师助理信息收集和检索功能也在被逐步替代,医生信息收集,诊断和助手的工作同样在被节约资本推动下的智能化替代,总之,操作简单,规律性强的工作替代性就越强,而更多诉诸人的判断力,需要随机灵活处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多需要人的情感价值的工作就是越难替代的职业,比如金融的决策者,主刀医生,上庭律师几乎很难被人工智能替换,这就是即便同行,不同职业,命运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即使在难替代的行业里,也需要职业的升级改造,降低被替代的风险系数。



不管你的职业名称叫什么,根据职业的实质内容,难替代的职业大体可以分成六个方向:

第一类:需要人与人进行深入沟通的社交智慧型工作:比如销售,教师,月嫂,幼儿园教师,心理咨询师,一切智能化的时代,人对人的信任只会越来越值钱,像需要共情,同理,把握信任获得的信任的销售岗位就极难被人工智能所替换。

第二类: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工作:比如:作家,画家,撰稿人,设计师,特别内容为王的时代,就因视频内容制作为例,翻看查阅文献,制作脚本,形成文案,转化能波动人的情绪的视频内容就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简单替换的创作型工作。

第三类:需要精力操作和灵活度高的的工作:比如手艺人,美容发型师,其实Toney老师也是很难替代的,毕竟需要相亲的你也很难把自己的形象交给不需要相亲的人工智能来设计,而工匠精神会被再次被强调起来。

第四类:高专业能力的工作:科学家,行业专家,特别一些复合型跨行业的全能型人才,并不是各行都精通,而是能跨行业交流的人才,还有医生和护士,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健康医疗需求量激增,但是实际上因为医务人员高强度工作,和医患关系等原因,造成每年报考医学专业学生也在逐年下降,造成了供需错位严重。

第五类:需要大量决策的人:投资决策者,政府官员,企业高层。

第六类:智能化,数据分析专家,产业正在加紧融合,教育,金融,工业,农业,交通未来都需要大量数据分析的人才。

总结:无论职场新人,还是已在职场中年危机的职场老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的升级改造,或者破壶沉舟式地更换跑道,面临结构性失业提前做好转变,应对变化,学习是第一前提。

哎呀,现在写段文字都越来越不容易,还需要去转换视频,考虑传播形式的吸引力,平台的推送算法,内容的持续创造和结构调整,打工人,加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结构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