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起源-防御的由来05

防御

因生命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有的防御行为,防御是动物性的本能,不但健康而且必要。这里所说的防御并不是指生命受到威胁时的反应,而是指将这种反应发展到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在面具自我或错我受到挑战时,跳出来捍卫自己的一种行为。因心智扭曲所产生的恐惧而生出的防御行为,不但没有必要,也很不健康。《地球医学》(Earth Medicine)一书的作者詹米·山姆斯(Jamie Sams),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因扭曲心智产生的恐惧,是一种疾病,因为它是由语言和在当下对未来毫无根据的假想所传播的。

隔离我们和真我之间的这些障碍,如创伤、防御、面具自我等等,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路标,不断提醒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为你指出真正的方向。防御早在我们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出现,我们已经无意识地在我们人格之中一层又一层地加盖保护层。


我们投资了许多的精力来维护错我,进而发展出防御系统的综合体,这其中包括创伤、低层自我、主要形象和面具自我。防御常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呈现,有时十分细微精致,甚至难以察觉雾就好比我们的防御,在我们和人互动时,当防御机制冒出头,我们常不自觉,而对方也不察觉,反而和我们同时掉入防御系统之中。想想,你有没有一种经验,想试着和某人沟通,但突然之间,场面变得有些失控,当时没有察觉,总要等到好一阵子之后才发现当时自己好像反应过度。就算事后察觉,但下一回相同情形发生时,我们还是很难第一时间就指认自己冒出头的防御反应,在当下那刻适时地给予纠正,除非我们对自己下过很深的内省工夫,

否则我们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掉入防御的深谷而不自知。


要当场知道自己是否正在防御的这种自觉能力,通常是因人而异,防御是一种能量,因此它的密度和振动频率也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如果一直在运用很强烈的反应时,比如有着火暴脾气的人一发起脾气的当时,自己和外人都可能立刻发觉,但有时候防御反应比较温和、精细或内敛时,外人和自己都感觉不到。不论防御反应是外显的攻击或内缩的逃避,对我们的伤害和痛苦都是一样。如果在我们觉得受到威胁时,能够客观地在当场察觉到自己的防御反应已启动,就能在第一时间调整自己,这样,我们就能避免自己有过度的反应发生。


防御的面貌:退缩、服从、攻击、冻结

防御行为大致上可分为四种:退缩、服从、攻击、冻结。防御如果再加上面具自我和其他自我,就形成了人格结构。防御因为每个人的创伤和主要形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退缩而言,有些人觉得活在肉体之中是不安全的,于是他就会用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有些人不愿意说真话,因为担心一旦说实话,对方不高兴会引起冲突,或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以至于场面乱到不可收拾,于是他就把真话藏心里,而一味地顺从别人的意见。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则是攻击,这些人不能接受一丝一毫的错,他们认为错就是坏,相信所有的人都是敌人,只要一出错自己就会死,所以他们不断要别人顺从他们。还有人以冻结能量来自我防御,当他们受到威胁时,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不向外输送能量,也不往里吸收能量,不让自己去感觉,好像外界的人或事和自己无关。

防御的行为是在受到威胁时产生的反应,这些反应都会对人格产生不健康的影响,约翰·皮拉卡斯(John Pierrakos)谈到防御的害处,他说:当一个人在防御状态中,他们无法区分真正或假想的威胁,因为防御状态已成了第二本能,它挡住了视线,看不清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人生的真相,也让人看不到可以做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这些坏处,全都是因为整个系统(包括灵性、肉体、情绪和能量系统)全部被启动用来挡掉假想的危险。问题是,这面临假想危险的作业程序,和面对真正危险时毫无不同。在真正的危险中,我们的知觉会被凸显,使我们决定要反击、逃跑或躲藏。面对假想敌,防御机制的反应一样是反击、逃跑、顺从、冻结四选一。要不就是选择反击,以作战的方式解决问题,或是从生命中懦弱地逃跑,再不就是虚伪地顺从或冻结自己的感觉。这些防御都起源于对可能暴露在危险之中所升起的恐惧。当身处防御状态之下,是感受不到爱、慈悲与温情,更遑论体谅或了解别人,也就无法伸出双手真心拥抱实相,无法和真正的自我接轨,也没办法联结其他人(也包括了我们挚爱的人)。

每个人都有恐惧,我们都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暴露缺点,别人就会拒绝,甚至不爱我们,因为我们无法忍受被拒绝,为了去除假想的危险,我们就用防御机制去维护我们的形象和一个错误信念的自我,好让我们变得可爱而且讨人喜欢,于是在防御机制之后再创造出一个面具自我,后面再会将讨论面具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疗愈】起源-防御的由来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