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基因 | 原核DNA甲基化简述

NA甲基化是指将甲基添加到DNA特定区域,使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改变DNA的转录。 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DNA甲基化的存在,但其机理和作用仍在研究中。近年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修饰在生命体生理生化反应中的作用初露端倪,也愈发受到重视,其研究及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发生,植物的生长等。但人们对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修饰却所知不多。近年的研究表明,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修饰为宿主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提供调控基础。

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

在细菌中,DNA甲基化被用于调节特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甲基化系统通常由DNA甲基化酶和一种或多种DNA结合蛋白组成,可以与DNA上的目标甲基化位点重叠,随后阻断该位点的甲基化。

目标位点的甲基化修饰亦会抑制蛋白质结合,并决定了目标位点的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细菌通过这样的过程形成了特定的DNA甲基化特征,从而决定了哪些基因被表达,微生物该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

细菌中DNA甲基化的起源

DNA的甲基化修饰为基因提供了可逆的表观遗传信息。这种修饰在细菌中参与并调节各种过程,例如基因表达和DNA复制。1953年,通过噬菌体对细菌的感染,人们第一次发现了DNA甲基化修饰的证据。该实验认为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保护细菌DNA免受噬菌体外源DNA侵害的方法。

该防御机制被称为限制性修饰系统(Restrictionand Modification Systems,R-M systems),R-M 系统是指细菌基因组 DNA 在自身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在特定位点发生甲基化修饰,而未甲基化的DNA 将被同源限制性内切酶切割。R-M 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DNA甲基转移酶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甲基转移酶DNA的特定部分进行甲基化修饰,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根据序列切割DNA。

由于R-M 系统由限制性和修饰性系统组成,因此它们可以有效区分“自身”和“非自身”DNA,以限制外源或噬菌体感染。该机制在原理上类似于先天免疫应答。

细菌中限制性修饰系统的类型

细菌中的限制性修饰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防御外来寄生的基因遗传元件、避免基因转移和防止谱系均质化。

R-M系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Type I R-M系统较复杂,由单独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和甲基转移酶亚基(M)以及常见的DNA识别特异性亚基(S)组成。S亚基决定了该系统靶序列的特异性,M 亚基和 R 亚基分别是甲基化和 DNA 切割所必需的。该系统识别由两部分组成的基序(motif),并且可以在远离结合区域的位置切割DNA。

Type II R-M 系统最为普遍,该系统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甲基转移酶(REase、MTase)发挥功能,根据甲基化修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3 类: class I(N6-腺嘌呤甲基化,m6A)、class II(N4-胞嘧啶甲基化,m4C)和 class III(C5-胞嘧啶甲基化, m5C)。它们同样具有DNA结合特异性,与短的非回文DNA序列结合。TypeII R-M系统同样可以在DNA结合区域之外对DNA进行裂解切割。

原核生物DNA甲基化相关的碱基结构式

Type III R-M 系统由至少2 个基因(resmod)表达产物组成,Res 与限制酶的功能一样,Mod 与 DNA 结合并使之甲基化,Mod可不依赖于Res单独发挥功能,但Mod是 Res活性所必需的。该系统同样与短回文基序结合,并在DNA结合区域之外切割。

Type IV R-M 系统与其他3 类不同,它的甲基转移酶和内切酶结合起来,形成 1 个单酶,且只切割已经发生修饰了的碱基(如甲基化、葡糖基-羟甲基化和羟甲基化)。

DNA甲基化修饰在细菌中的普及度

Matthew J.Blow等人通过对200多种不同的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例如古细菌等研究发现,超过90%的原核生物中都存在DNA甲基化,并且有600多个甲基转移酶,表明存在大量的甲基化修饰多样性。

研究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的DNA甲基化模式(甚至包含没有限制性内切系统)。这表明DNA甲基化系统在原核生物中参与基因组调控,并在原核生物的生理生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毒力、抗生素耐药性,及适应氧化、缺氧、营养匮乏、酸性 pH 等环境。

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

真核生物中DNA的甲基化修饰通常用于调控基因的信号传导,在很多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胚胎发育、基因组印迹、X染色体失活等等。该修饰在哺乳动物中非常特殊,如体细胞中75%的CpG二核苷酸都存在甲基化修饰。

DNA甲基化修饰通常发生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胞嘧啶碱基(Cytosine)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或5-甲基胞嘧啶(5hmc)。

真核细胞中DNA甲基化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方法称为从头甲基化(de

novoMethylation),它涉及在胚胎形成或成体细胞分化过程中重新排列甲基化模式。已经发现两类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参与了从头甲基化,并负责重复序列的甲基化。

相反,维持甲基化属于第二类。一旦建立,此类DNA甲基转移酶便会维持甲基化模式。DNM1是Bestor及其同事发现的第一个小鼠甲基转移酶。并发现该酶具有高维持甲基化活性,对于小鼠发育至关重要。

由于甲基化在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此过程中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疾病状态,如癌症,狼疮,肌营养不良症,一些先天缺陷等。DNA甲基化甚至与许多心血管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关于甲基化研究在生命健康中的应用,这里就不在赘述。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仅发生在胞嘧啶碱基(C)上,特别是CpG序列。而在原核生物中,腺嘌呤碱基(A)的甲基化是主要的表观遗传信号。真核生物中只存在一些DNA甲基转移酶。但在原核生物中存在大量的DNA甲基转移酶,并多具有高序列特异性。例如,人胃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具有大量的DNA甲基转移酶基因,不同的菌株甚至含有不同且相当独特的序列。

但是,DNA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具有保护功能。例如,人类和啮齿动物中插入的病毒序列可以被甲基化,并使其沉默。因此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的识别和消除功能似乎是保守的。

参考文章

Blowet al.(2016) The EpigenomicLandscape of Prokaryotes.PLoS Genetics

Sánchez-Romeroet al.(2015) DNAmethylation in bacteria: from the methyl group to the methylome.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Scitable Nature Education (2008).The Role of Methyl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Cooper D N (1983) Eukaryotic DNA.Human Genetics.

Lee et al. (2010) Conservation and divergence ineukaryotic DNA methylation.PNAS

Scitable Nature Education (2008).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s: provocative insights from epigenomics

Sebastian Fischeret al. (2019) Aunique methylation pattern by a type I HsdM methyltransferase prepares for DpnIrare cutting sites in th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genome.FEMSmicrobiology letters

Beaulaurier, Johnet al. (2019) Decipheringbacterial epigenomes using moder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ature reviews.Genetics

Nye, Taylor M et al. (2019) DNAmethylation from a Type I 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system influences geneexpression and virulence in Streptococcus pyogenes. PLoS pathogens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基因 | 原核DNA甲基化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