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 《进化心理学》第一章 导致进化心理学出现的科学运动

书籍名称:进化心理学

作者:(美国)戴维·巴斯 David M.Buss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月:2015年09月

购买链接

《进化心理学(第4版)》([美]戴维·巴斯)【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item.jd.com

章序

从进化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心脑机制,是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也译作演化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目标。

进化心理学聚焦于以下四个问题:

(1)心理为什么被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是什么样的过程将人类心理创造、设计或塑造成了当前的形式?

(2)人类的心理被设计成了什么样子?也就是, 它的机制和构成部分是什么?

(3)心理的组成部分和组织结构拥有什么功能?即,心理被设计出来是用作什么的?

(4)当前的环境输入是如何与人类心理的构造发生互动,从而产生了可观察的行为?

进化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一、达尔文之前的进化理论

进化是指生物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

拉马克(1744-1829)是最早使用“生物学”( biologie)一词的科学家之一

拉马克相信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导致了生物物种的变化:

第一,每个物种都有朝着更高形态发展的天然趋势;

第二,获得性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拉马克曾说,动物必须为了生存而斗争,斗争会促使动物的神经分泌出液体来增大斗争中可能会使用到的器官。比如,长颈鹿进化出了长长的脖子,是因为它们必须设法吃到。

2.居维叶(1769-1832),他的理论称为灾变论( catastrophism)。这个理论认为,突发性的重大灾难(比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物种灭绝,从而结束一个生命周期,然后有新的物种出现取而代之。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达尔文对生命迷题的答案就是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理论,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变异( varlation)、遗传( inheritance)和选择( selection)。

首先,物体会以各种方式发生变异。变异是进化过程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它提供了进化的“原料”。

其次,只有一部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一也就是能够稳定地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然后继续世代相传。而另一些变异,比如偶然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翅膀变形则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只有那些可能遗传的变异才能在进化过程中发挥影响。

达尔文理论的第三个核心要素是选择。拥有某些特定遗传特征的生物体会产生更多的后代,因为那些特征有助于它们在生存和繁殖的任务中表现更好。

个体可能存活很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够将变异特征遗传给下一代。为了做到这点,它必须繁衍才行。由于个体拥有不同的遗传特征,这使它们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都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繁殖成功率的差异(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它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的“底线”。

三、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

两性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难道它们不是面临着同样的生存问题吗?

为了解决自然选择理论所面临的窘境,达尔文提出了第二个进化理论:性选择( sexual selection)理论

自然选择理论主要关注那些与生存相关的适应器的进化历程,与之不同的是,性选择理论则集中于讨论与求偶活动相关的那些适应器。

达尔文认为性选择有两种主要的运作方式。

第一种称为同性竞争( intrasexual competition),即相同性别的个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目标是获得与异性交配的机会。

性选择的第二种作用方式是异性选择( intersexual selection),或者叫择偶偏好。如果某一性別的成员一致认为异性的某些特征正是其所希望的,那么拥有这些特征的异性个体就会获得更多的配偶。而那些不具备这些特征的个体则得不到配偶。如此说来,进化之所以会发生,只是因为那些被异性偏爱的特征更有机会被传递给下一代。

四、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理论在进化论中的地位

首先,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并不是进化演变的惟一原因。

例如,有的变化是由一种被称为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的过程导致的。

遗传漂变是指群体中的遗传特征发生随机变化。引发这种随机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突变(DNA可遗传的随机变化)、奠基者效应( founder effect)和遗传瓶颈( genetic bottleneck)

当群体中一小部分成员迁移到一片新的领地并在那里定居,这片新殖民地的奠基者并不能代表原来群体的总体基因特征,于是,奠基者效应就随机地发生了。比如,有200名奠基者迁移到一座新发现的小岛上,碰巧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红头发,当这个岛上的人口增加到2000人时,人群中间红头发的比例肯定高于奠基者们原来所属的原始群体。这个例子中,红头发基因渐渐增加,这就是奠基者效应引起的

进化演变。另一个可能引起基因发生随机改变的原因是遗传瓶颈。当遭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灾难,比如地震、人口数量骤减,这时就出现了遗传瓶颈。因为灾难的幸存者使得原来群体的基因总体中某一部分被随机地保存下来。

第二,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没有预见性,它不是“有目的的”。自然选择只是对那些碰巧存活下来的遗传变异发挥作用。进化不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更不会预知生物体未来的需要。

选择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渐进。当我们以人的生命长度来衡量时,变化是难以察觉的。有时候可能经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下一个阶段却发生了突变,这种现象被称为间断平衡( punctuated equilibrium)( Gould & Eldredge,1977)。当然,即使这种“迅速”的变化也是由于每一代的不断积累,通常地需要经历了几百代或几千代方能实现。

达尔文的理论让我们确定了人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以及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种反对意见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缺乏相应的遗传理论的支持。达尔文本人倾向于遗传的“混合”理论, 即认为子代是亲代混合的产物。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种遗传理论是错误的,所以早期的批评家正确地指出自然选择理论缺乏遗传理论的支持。

另一种反对意见是,一些生物学家觉得难以想象,当某种适应器处于进化早期阶段时能给有机体带来什么益处。但其实未完全进化的翅膀和眼睛在它们发展完全之前,也一定能够让有机体具有某种适应性优势。所以,这一类关于达尔文理论的批评是不成立的( Dawkins,1986)。

第三种反对意见来自宗教的创世论者

五、现代综合:基因与颗粒式遗传

基因被定义为最小的独立遗传单元,它不会混合,也不能分裂,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遗传给下一代一一这就是孟徳尔的核心观点。相应地,基因型( genotypes)则是指个体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型与基因不同,它不会原封不动地遗传给下一代。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与颗粒式遗传理论的结合掀起了一场名为“现代综合”的科学运动

六、习性学运动

达尔文清楚地预料到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将会被应用于行为,包括社会行为的研究,就像应用于生理结构一样。有很多证据支持这种观点。

首先,所有的行为都需要有潜在的生理结构来实现

其次,物种都能够通过选择法则而被塑造出特定的行为特征。例如,狗可以被塑造出(通过人工选择)攻击性或温顺的特征。

第一门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研究行为的学科是习性学( ethology),而习性学家最初研究的行为现象是印刻( Imprinting) 。小鸭子会对它们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产生印刻一一即在发展的关键期建立起一种联结。通常情况下,这个物体会是它们的妈妈。

习性学家关注四个关键问题,习性学的创始人之一尼古拉斯·廷伯根( Nikolaas Tinbergen)曾将它们总结为行为的四个“为什么”,这种说法现在已经广为人知。

(1)行为的直接影响(比如,妈妈的移动);

(2)行为的发展性影响(比如在鸭子的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会让它的行为发生改变);

(3)行为的功能,或者说行为所满足的“适应性目的”(比如,让小鸭子紧跟在妈妈后面,从而有利于存活下来);

(4)行为的进化起源或种系起源(比如,是哪些进化事件导致了小鸭子的印刻机制的出现)

七、广义适合度革命

哈密尔顿认为,经典适合度( classical fitness)一指个体通过生殖过程直接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一一的含义过于狭隘,根本不足以描述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

他提出,自然选择将倾向于保留那些有助于有机体基因得以传递的特质,无论有机体是否直接繁衍自己的后代

广义适合度理论开启了一个被称为“基因之眼看世界”的新纪元。假如你是一个基因, 你会怎样来促进自己的复制?首先,你得保证你的宿主的生存。其次,你需要促使宿主繁殖。第三,你还可以帮助那些携带有你一部分基因拷贝的其他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当然,基因不会思考,上述过程也不可能有意识地发生。关键在于,基因是基本的遗传单元, 在遗传过程中它会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在进化过程中,那些能够增加自己繁殖成功率的基因将会取代其他基因。适应正是通过广义适合度而在进化过程中被选择出来的。

八、厘清适应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1966年,威廉斯的著作《适应与自然选择》( 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问世,该书今天仍被奉为进化领域的经典著作。这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至少使得进化理论领域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重大改变。

首先,威廉斯( Williams,1966)对当时流行的群体选择( group selection)理论提出了挑战。群体选择理论认为,不同群体在生存和繁殖方面的成功率存在差异,适应器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产生是因为对整个群体有利( Wynne- Edward,1962)。与之对立的观点是,只有对基因的繁衍有利的适应器才会通过自然选择而出现。例如,根据群体选择理论,一个动物个体可能会限制自己的繁殖率,使整个群体的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避免耗尽整个群体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

择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它在进化过程中只是一种微弱的力量,具体理由如下。试想,如果鸟群中有两种不同倾向的鸟:一种为了避免食物资源耗竭而自我牺牲地选择了自杀;另一种则不管食物还剩余多少,都自顾自地狂吃不止。那么,到了下一代, 哪种鸟可能拥有更多的后代呢?答案是显然的,自杀的鸟因为少有或根本没有繁殖的机会,因此会绝种;而拒绝为群体牺牲的鸟会存活下来并繁衍更多的后代。也就是说,作用于群体内的个体差异的选择力量超过了作用于群体的选择力量。在《适应与自然选择》出版五年之后,大多数生物学家都放弃了群体选择的观点。

威廉斯的第二个贡献在于,他将哈密尔顿的过于数学化的广义适合度理论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

《适应与自然选择》的第三个贡献是,在其中仔细地界定了适应器这个概念,他称之为“基础性的概念”。适应器( adaptation)可以被定义为进化而来的、用于解決与生存和繁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特定问题的应对机制。比如,汗腺就是一种适应器,出汗能够处理调节体温的问题。

威廉斯提出了适应器的三条构成标准,它们分别是可靠性( reliability)、有效性( efficiency)和经济性( economy)

九、特里弗斯的开创性理论

罗伯特·特里弗斯的三篇重要文章,都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第一篇文章提出了非亲属之间的互惠式利他行为理论,探讨了互惠式的利益交换关系在何种条件才能得以进化( Trivers,1971)。

第二篇涉及亲代投资理论,该理论强烈地表明,在某种条件下,性选择在两种性别上都有可能发生(1972)第三篇谈到了亲子冲突理论:即使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会有各种冲突, 因为他们仅有50%的共同基因(1974)。

十、社会生物学引起的争论

哈佛大学一个名叫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的生物学家在学术界和公众中激起了强烈的争论,其激烈程度堪比査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引起的社会反响。威尔逊于1975年出版了名为《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的书。

这本书所做的工作只是把来自各方的科学发现汇聚到一个框架之下,并为这个即将出现的研究领域赋予了一个具体的名称,即社会生物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1)| 《进化心理学》第一章 导致进化心理学出现的科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