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杂感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吾生之变通。

      阅完第四次联考现代文阅读少木森的散文《一个屈原已经够了》面对学生的个性解读和对屈原的劝慰,我掩卷深思,如鲠在喉,如石压胸……

    爱国忧民的士大夫屈原的人生悲剧和政治遭遇,触动了学生的恻隐之心,他们为屈原的死叹息。隔着两千年的光阴,学生和屈大夫对话,纷纷帮助这个纯粹的文人,这个失败的政治家寻求从困境中突围的方法,他们劝慰屈大夫不要一根筋,要学会改变自己,学会变通,学会和黑暗的世界握手言和,甚至和我们大家一样做一个“趋吉避凶,远离祸端”的俗人。将作者对屈原的正直文人“吾不能变心而从俗”赞美,解读成了对屈原政治失败的惋惜和遗憾。

      在一个崇尚灵活和变通的时代,耿直的坚守似乎成了不合时宜,不识时务,以卵击石甚至被认为是自取灭亡。不知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屈子双眉紧锁沉吟着从历史的长河走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如此向善向美,赤胆忠心的风骨文人,你竟然劝他何不随大流,何必较真?我听见三观碎了一地的声音……

      当年那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披发行吟江畔,渔父也曾劝他“何不随其流扬其波”,屈大夫最终怀抱巨石投身汨罗,宁肯舍弃生命也要坚守文人风骨和政治信念。屈子是以一己之力想挽狂澜于既倒的理想主义者,是螳臂当车的孤勇者。是理想被现实反复无情的碾压,也要倔强的挺立,即便倒下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你劝他要学会改变自己,学会变通,像蝼蚁一样苟活于黑暗的世间,刚正不阿的屈大夫宁可马上去死。

      面对嫉恶如仇的屈大夫你能做汨罗江畔的渔父吗?面对铁骨铮铮的苏武你能做劝降的卫律和李陵吗?面对心如磁石的文天祥你能做张弘范吗?……你难得要让刘胡兰,孟晚舟,中印边境的戍边军人也放弃信念与坚守,学会改变自己,学会灵活变通吗?

      孩子们,收起你没原则没信念没底线的变通吧,正是这一群群不愿妥协,不肯屈从,固守信念的一根筋们,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撑起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大厦。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亦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君不见那些所谓的“变通者”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甚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根筋”的屈原们则彪炳史册,熠熠生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卷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