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可能是因为头顶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很多人一看到“莫言”就觉得好严肃、好深刻,只能远观膜拜,以及“ 我不配读 ”。
但熟悉莫言的人都知道:莫言的脑洞有多大,这个宇宙都装不下!
连诺奖评委都直接说: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本身!
每次在读莫言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是在读书。简直是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一股脑全交给了莫言,他那脑洞里面完全就是一个热带雨林般宏大的地方,而他带给你的体验,又像是骑上了一只脱缰的野马,驰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听诺贝尔奖作者莫言讲顶级脑洞的鬼怪的故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本——《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能告诉你。
02
被野兽山猫叼进大山深处的少年,驯猫超能力却意外觉醒?又是什么让这位异能少年大惊失色?
红衣新娘在新婚之夜夺门而出,众目睽睽下鸟儿一般飞至树梢,是天降神功还是另有隐情?
屋后荒井飘来奇异的饭香,黑暗中竟看到无数双眼睛,地球上真的有异于人类的高等生物存在吗?
邻居赵三大爷的鬼魂来还生前欠我们家的债;鳖精化成人形考取功名,还会往家里写信;女子不愿嫁给父母指定的对象,成亲当天张开手臂飞上了树梢。
......
在莫言的脑洞里,有看似妖精的动物,也有好像中邪的人类,总之光怪陆离,十分精彩。而这些脑洞的来源,都是他儿时的经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在很多孩子睡前都不再是看书听故事,而是打游戏刷视频了。
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莫言,家乡在山东高密。那是一个闭塞落后的乡村,那个年代没有电,就连点煤油灯和蜡烛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个时代的夜晚,是没有什么精彩的娱乐活动的,听老人讲故事,就成了很多小孩子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其中,最刺激的当然是鬼故事。
对鬼故事又爱又恨,想听又不敢听,几乎是所有人类的“通病”,莫言当然也逃不掉。
03
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 ——莫言
莫言坦诚说道,从祖父祖母听来的奇奇怪怪的故事,让他从中获得了文学灵感,是他最初的文学课堂。
而他的另一个文学启蒙,来自于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这本书不但给现世很多电视剧提供素材,还是很多作家的想象力启蒙。就好像《山海经》奇珍异兽上古传说给鲁迅《故事新编》灵感一样,《聊斋志异》里的狐妖精怪是这本奇奇怪怪故事集承接的文化脉络。
但故事有时候不仅仅是故事,故事背后的东西,更值得人去挖掘。
比如说,像鸟一样在新婚夜晚飞到树梢的新娘燕燕,她背后反映的是旧社会的一种婚俗糟粕“换亲”。
换亲,指男子以自己的姐妹给女方的兄弟做妻,以换取女方作为自己的妻子的婚姻方式,俗称"姑嫂换"。
这种婚姻方式,大多是出于双方父母为了节省钱财,也有部分是男方出于某些缺陷很难通过正常的方式说到亲事,从而牺牲自己的姐妹来传宗接代。
04
虽然涉及到很多妖魔鬼怪,但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恐怖,反而故事背后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
和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人性百态相比,童年时的鬼怪妖魔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它们其实是我们想象力的化身,书中的鬼怪更像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面和复杂。
就像鲁迅先生形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意思就是他完全是把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写得像传奇“人”物的故事。
莫言在书中说:世界上所有的猛兽和鬼怪,都不如丧失理智和良知的人恐怖。
然而,在恐惧中还有东西能照亮前进的路,支撑你度过漫长艰难岁月,那就是希望。
我们希望人类永远地摆脱恐惧,但恐惧总是难以摆脱。在恐惧中,希望就像黑暗中的火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使我们产生战胜恐惧的勇气。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