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梳理第一、二、三单元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单元,任务清单:自主欣赏;自由朗读;尝试创作。前面已经学习了“天上的街市”、“未选择的路”、“黄河颂”,本单元继续学习诗歌,并尝试自己创作。

1.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合作探究:从哪些地方感受诗人的豪迈?

一、“绘北国雪景”

1.具体说说?(作者不仅写了眼前能看到的实景,还写了想象出来的景物

2作者看到了哪些实景?又想象到什么?(长城、大河、山脉和高原;雪后初晴的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3.“大河”又指的是哪条河呢?(黄河)

4.多媒体呈现介绍长城和黄河的话语,结合背景,谈谈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今长城内外,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

5作者在“望”这些景象之前,以怎样的文字来统领上阙内容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6.真的能望到千里和万里远吗?(夸张)

7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把读者引入到银色世界,体现诗人宏大的气魄)

8指导朗读。

二、“评古今人物”

1.这里如何体现词人的豪迈呢?(跨越空间、时间)

2在写开国皇帝的时候,“惜”和“一代天骄”是否冲突呢?(欲扬先抑)

3从这里体会到什么?(毛主席不停留于过去、卓尔不群的高贵品质)

4他在对历史英雄进行批判之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风流人物”又是指谁呢?(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6小组赛读。

第一单元 2.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新增课文: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的诗歌,创作于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写作此诗时,“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全国人民思念如潮,涕泣如雨,一时间出现了不少悼念周恩来的佳作,这首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

作者: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 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讨论: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呢?

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1.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

2.这里的嘶哑可以换成“清脆”吗?(不可以)

3.那这样写的好处是?(如果换用“清脆”或者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4.那歌唱土地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5.指导朗读,读出对土地的热爱。

二、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1.为什么用“悲愤的”来形容河流?(悲愤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2.那歌唱河流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河流”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 乡愁  余光中

小组合作讨论: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的乡愁?

一、邮票

1.诗歌中是怎么表现乡愁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节的内容吗?(母子情深)

3.邮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念情依依。)

4.诗歌运用了哪些修饰词?(“一枚”数量词和“小小的”形容词。)

5.这样的修饰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邮票,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6.指导朗读,注意感情基调。

二、坟墓

1.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你能给这节起个小标题吗?(生离死别)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4.这样写的作用是?(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音韵美。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合作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优美的画面?

一、春光风舞图

1.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2.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呢?(这句诗表现了笑声的清脆悦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交舞”充分表现了春光的光艳多彩,色彩明丽)

3.这句诗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感)

4.使用通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着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5.指导朗读,读出对春的热爱。

二、风烟星雨图

1.你能结合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吗?(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2.轻轻诵读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仿佛看到了一个黄昏,一个温暖微醺的黄昏,微风轻拂,烟雨蒙蒙,“风吹”、“星闪”和“雨洒”一切都是这样轻灵美好)

3.你是如何赏析这句诗呢?(这句诗以早天“云烟”“黄昏”的风、夜晚的“星子”“细雨”“花”等春天的美好事物营造出春天清风拂面、恬淡清新、绚丽多彩的美好景象)

4.诗人借这句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抒发了作者对人间四月天的美好赞颂)

5.指导朗读,读出对四月天的赞颂。

5. 我看 穆旦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哪部分内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一、看

1.这部分你最喜欢哪一句?(“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2.诗歌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春天的傍晚,一阵春风“揉过”草地,“荡起”远水,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展翅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3.这里的“揉”可以换成“拂”吗?(不可以);那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拂”字却没有这样的效果。)

4.你是怎么理解“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思

1.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2.诗人由眼前的景物展开了怎样的思考呢?(诗人想到了自己逝去的“欢乐和忧戚”,想到远古哲人的“热望”“叹息”,想到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

3.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你是如何理解的?(诗人认为,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5.作者在诗的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6. 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 都是议论性文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直接阐释道理、运用材料论证,学习论证方法,掌握议论文的写法。

6. 敬业与爱业 梁启超

讨论:作者是怎样证明“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一、“有业”是前提

1.为什么有业是前提?(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2.你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吗?(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

4.作者引用这两句话的论证方法叫什么呢?(引用经典举例论证)

5.作者还举了什么例子?(百丈禅师,正面论述有业是前提)

6.这样一正一反的举例例证有什么好处?(增强文章说服力,说明有业是前提,为下文的“敬

业和乐业”做铺垫)

二、“敬业”是基本

1.什么是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2.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主一无适便是敬)

3.谈谈为什么我们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一为生活而工作,个体生活的意义—一为劳动而生活)

4.在这一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讨论: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一、高度赞美圆明园

1.雨果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奇迹)

2.你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吗?(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3.这里运用里什么修辞?(排比,既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节奏感,又把圆明园描绘的如诗如画,字里行间透漏着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无知的谴责。)

4.“无法形容”“恍若月宫”“一千零一夜”这些词又说明了什么?(这些像诗一样的优美语辞把圆明园描绘的恍如人间仙境,再次盛赞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二、严厉谴责英法联军

1.雨果怎样斥责英法联军的?(强盗)

2.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3.“荡然无存”在这里强调了什么?(形容完全失去,一点也没留下,强调英法联军抢劫的彻底,罪孽的深重)

4.“彻底”“漂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平时的褒义词吗?(不是平时的褒义词,在这里是反语,有强烈的讽刺色彩,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5.从以上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是正直的,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民族的,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伟大作家)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面试题)

第三单元 本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之余,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学习本单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

一、淫雨霏霏图

1能说说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吗?(悲)

2.作者是直接写心情的吗,在此之前刻画了什么?(天气的恶劣)

3.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天气的恶劣?(“霏霏"怒号“排”虎啸猿啼)

4.具体说说。(霏霏"感受到了雨的繁密,“怒号则是描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突出了其猛烈之势。"排写岀了波浪借助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气势。“虎啸猿啼是用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营造一种凄凉之感。)

5想象这些画面,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压抑、恐惧、悲伤)

6迁客骚人是怎样的感受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8带着这种悲伤的情绪一起来读一读。

二、春和景明图

1这幅画面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喜)

2写心情之前先刻画了什么?(天气的美好)

3.作者又用了哪些词句写了天气的美好?(“长烟一空,皓月干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仿佛看到了一幅明净的春景图)

4这是怎样的画面,能具体描绘下吗?(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泻干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璧。)

5.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还写了什么景物?(鸥鸟,鱼儿,香草,小洲上的兰花,渔歌互答的声音。)

6描绘这幅画面的时候还用了什么手法?(动静结合)

7.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高兴、愉快)

8文中的迁客骚人又是怎样的感受呢?(“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三喜洋洋者矣")

9指导朗读。

1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小组合作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印证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寻找醉翁亭

1.作者游览顺序?(移步换景)

2.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图起个小标题是?(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3.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二、赏山景图

1.朝暮景色有何特点?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3.春夏秋冬景色有何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写朝暮景色那个词语最能体现景色?有什么妙处?(“明“晦“写出早晚景色变化,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更丰富立体。)

6.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直接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12.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小组合作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痴迷山水?

一、崇祯五年十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这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

2.哪句话点明了作者出行的环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

4.结合意思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二、是日更定矣,余撃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白描手法)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中能否把三个"与"去掉?(不能去掉,原句写出了天地苍茫一片的宏大景象。与字去掉,这些景物显得分明,突出不了苍茫一片的感觉)

3.作者展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立独行、超凡脱俗、富有闲情雅致

4.张位眼中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不矛盾,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独"字不仅写出了数量,更写出了张岱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反映了作者的孤清高的性格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李白

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哪句诗?有什么样的体会?

一、金樽清酒斗十,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怎么理解这几句诗?

2.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因好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3.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4.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写饭菜的丰盛、场面的豪华,来展现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内心抑郁和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

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李白真的要渡黄河登太行山吗?(不是,这里是运用比喻是实在的表达自己无路可走的心情)

2.作者引用典故的原因?(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对从政仍有期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4."冰塞川"雪满山“具体指?(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三、: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反复感収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2.可以改为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啊今安在吗?(不可以,诗句不仅运用了反复、反问,还运用短句和标点,有强烈的感叹,更有强烈的诘责、质问,更能表达诗人心中的愤怒、痛苦和迷惘

3.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4.小组赛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小组合作讨论: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诗句,看看能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联的意思吗?(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2.这一联你抓住哪些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呢?(凄凉,弃置身)

3.弃置身"是什么意思?(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4诗人被贬官离京多少年?期可又有什么经历?(ニ十三年,共经历了四次贬,从34的青年到57岁的老者)

5.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凄凉,悲痛,悲愤)

6.指导朗读。(把"凄凉“和“弃置身重读

二、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你们门从这一联读出了什么?(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2.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意在表达什么?(抒发身世之感

3.作者借景抒情在抒发什么?(抒发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闭上眼,想象画面,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只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就能留住心中最美的春景。

5这里蕴含了什么哲理?(事物必将代替日事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组合作讨论:画出能够体现苏軾所思所想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读感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能说说你找这一句的理由吗?("欲和恐"与心理活动有关;“何似在人间"是一种想法)

2."欲“恐"何似"体现词人什么样的心情?(很纠结)

3.苏轼在纠结什么?(可能觉得,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人事纷抗和不如意,不如躲到的月里去)

4.又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害怕经受不住月宫的寒冷)

5.结合肖景,想想更深层次的含义。(月宫指朝廷;诗人想回去,又害怕受打压)

6.从这里你读出了苏轼怎样的心态?(随遇而安,看得开,洒脱、旷达)

7.想象自己就是苏轼,齐读上阙。

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

1.你读懂了什么?(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很自然的,是躲不过的)

2.你同意苏轼的这种心态吗?

3.你们觉得此时的苏轼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释然,对生活又充满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梳理第一、二、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