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读书笔记(一)

主要内容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技术原理,包括客户端、服务端、数据库以及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等;

(2)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软实力,PRD文档撰写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产品需要了解的运营相关知识。

适用人群

适合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市场等互联网岗位人员,或想了解产品经理工作及准备从其他职能转型为产品经理的人员

1&2章总结


1.产品思维和技术思维

1.1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懂技术

如果把产品比喻为房子,那产品经理就是房屋设计师。如果设计师不懂基本的房屋结构设计和施工原理,那么设计出来的房屋很可能就是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

对产品经理来说,置身互联网领域,设计互联网产品,每一个设计都应该在现有互联网技术下可被实现。产品经理学习一些基本技术知识,了解技术边界,对实际开展产品工作有非常大的益处,所谓知己知彼,特别是在与工程师的工作配合和沟通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工程师通常是路径推理的技术思维,产品经理通常是用户场景的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侧重从用户和商业视角出发,技术思维侧重在技术实现和系统架构层面,两种思维方式也有交叉点,那就是产品的需求、设计和产品功能。

1.2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的

产品职能属于信息上游,负责发现并定义需求,将用户需求通过具体的产品功能设计呈现为用户可用的产品,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定义、原型设计等。

技术职能细分为很多种,比如架构师、前端技术研发、后端技术研发及系统运维等。技术职能属于信息下游,负责从技术实现角度评估产品设计,设计技术方案,最终将产品设计实施落地为用户可用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需要先理解需求,同时需要从技术角度衡量需求的合理性及投入产出比。

产品思维与技术思维

1.3产品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边界

技术边界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下,可以被技术实现的需求范围。超出技术可实施范围的设计无法落地,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说,在设计产品时需要了解技术边界在哪儿,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设计在今天能被满足,但同时也不要受制于技术边界,想象的空间无限大,在思考层面需要无边界。这里所说的边界实质上是指实现边界。想法可以足够大,但实施需要脚踏实地。

举个例子,使用微信的人应该都熟悉微信运动,每天一到晚上10点,大家总会看朋友圈里今天谁走的步数最多,“很坏地”给步数最少的人点赞,这已经成为一种运动和生活习惯。

微信运动这个产品功能其实受限于使用的手机传感器,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出现在微信运动列表中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使用iPhone的用户,很少看见使用Android手机的朋友出现。其实,微信运动这个产品功能使用到了手机中的重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在iPhone等高端手机中是自带的,但是在一些低端Android手机中没有。重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手机的移动和一套计算走路跑步的算法计算用户携带手机走了多少步或者跑了多远,微信只是开发了一个功能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这个数值。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边界的例子,同样一个产品功能,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由于设备的技术标准限制,使得同一个产品功能在一些设备上可用,在一些设备上不可用。

1.4工程师的思考方式: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往往是理性的逻辑思维,从实现的难易程度和系统的角度定义产品和设计产品。

这么做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这个实际并不是指技术实现的实际,而是指需求和实际场景。当工程师接到一个需求时,首先是从现有工程架构和扩展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思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需求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技术难易,而在于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我们要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

1.5 入门产品经理的思考方式:功能思维

功能思维是从软件产品角度出发的思维模式,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评判产品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功能思维是有别于工程思维的一种表现,功能思维更多的是产品经理所具有的,有句话经常这么说,“是做功能还是做产品”,其实功能是产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功能思维会为了完成一个需求考虑功能体验上的各种可能性,重点都是关注产品功能本身,而忽略了其业务目标和业务价值。而且,一个产品从商业战略到最后产品上线,期间不仅是一个技术产品,还包括业务定义、全业务流程设计等,产品始终与业务并行发展,真正好的产品应该做到产品驱动业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能忽视与业务的互动,包括产品上线后产品运营和业务运营,这些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来支撑一个产品的运转。

1.6 高阶产品经理的思考方式: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一种结合工程思维、功能思维及商业思维的综合思维模式,包括对商业目标的理解、对目标用户及用户使用场景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商业战略的前提下完成产品定义和产品设计,通过了解产品所围绕的业务场景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改善业务体验和产品体验,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返璞归真,回归产品的本质。在产品思维下,既包括工程思维也包括功能思维,同时涵盖用户思维和商业思维。在产品意识和产品思维的驱使下,产品经理在前期定义产品阶段需要充分了解业务并清晰地定义业务目标,衡量在目前的产品环境和可用资源下如何快速实现。期间需要完成大量的沟通工作,包括与业务、运营、设计、技术和公司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在共识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的详细设计工作。

1.7 产品经理必须回答的8个问题

第一问: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

第二问:产品为目标用户解决了一个什么核心问题?

第三问: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第四问:产品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第五问:产品给目标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第六问:如何用一句话介绍产品是什么?

第七问:与同类产品的定位差异是什么?

第八问: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2.互联网技术与产品

2.1 互联网技术发展史

2.2 互联网产品发展史

最初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更多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例如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来管理和控制生产,类似库存管理或者财务管理系统等。

在个人电脑时代,早期的计算机软件更多是以本地安装的方式,所谓本地安装就是需要通过一个光盘或者一个软件安装包将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上,然后才能开始使用。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就是更换计算机后软件需要被重新安装,所保存的数据也需要被迁移。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本地安装的方式逐渐被网站系统取代,安装软件系统产品不再需要通过光盘或者安装包文件,浏览器访问一个网址就可以进入并使用对应的软件系统。

如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得到长足发展,利用智能手机移动、随时的特点,很多应用场景得以发生。例如利用智能手机实时定位可以实现定位导航、查找附近内容等;利用智能手机的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计步、摇一摇等我们如今常用的产品场景。

2.3 互联网开源社区和技术

所谓开源,就是开放源代码,开源技术可以被任何人、任何组织以无偿的方式直接使用。

2.3.1 使用最广泛的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Linux,如今使用广泛的Android手机其底层系统使用的就是Linux,世界上很多超大型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是Linux。谷歌、百度、淘宝通过Linux为我们提供着每天都使用的互联网服务。Linux为互联网而生,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提供人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比如微软推出的Windows和苹果推出的OS X。Linux诞生于1991年,开发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免费的方式获取其源代码并做出修改后使用。Linux的发起者和创始人是美国人Linus Torvalds,他被称为“Linux之父”。

Linux系统应用得非常广泛,可以安装和运行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及大型计算机或者超级计算机。Linux系统以可靠、安全、稳定、可扩展的特性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2.3.2 网上支付的基础保障协议:OpenSSL

如今OpenSSL被运用到互联网产品的各个领域,例如我们习以为常的在线支付、网银、电商网站及门户网站和电子邮件等。今天我们能在互联网上进行在线购物交易及网上业务,在数据加密和安全性保障上都归功于OpenSSL。

OpenSSL全称Open 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个开源且强大的安全套接字层密码库。最初由Eric A.Young和TimJ.Hudson在1995年开发,后来由OpenSSL开发组持续更新并维护。OpenSSL是一个基于密码学的软件开发包,具备完整的加密算法和数据加密功能,是网络通信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套安全协议,OpenSSL可以为数据在互联网的传播提供安全保障,使数据以加密安全的方式进行传输,防止核心保密数据被窃取或者监听。如果没有这个开源项目及开源社区的持续维护,那么我们在互联网上使用产品时安全性就无法满足,也就无法催生出如此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2.3.3 数据库标杆:MySQL

我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产品服务产生大量的数据,金融交易平台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引擎,电商网站使用MySQL存储商品信息。

MySQL的适用性非常广泛,为C、C++、Java、PHP等主流开发语言提供了使用接口,使基于任何技术语言开发的系统都可以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我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最终都存储在数据库里。

2.3.4 服务器的“温床”:Apache

Apache为我们每天访问的网站提供最基础的容器支持,是一款服务器运行软件系统。

容器是承载并运行服务端程序的环境,一台服务器可以通过多个服务端口对外提供服务。容器扮演的就是服务端程序运行环境的角色,与此同时,容器本身还提供其他辅助支撑系统。Apache HTTP Sever(简称Apache)是Apache软件基金会(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维护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网页服务器项目。它可以运行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以其跨平台、快速、简单的特性被广泛使用,也是主流的Web服务端软件之一。

2.3.5 工程师的造物利器:Eclipse

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起始于1999年,最初由IBM牵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clipse联盟,有近150家公司参与到Eclipse项目的开发和维护中。

Eclipse本身是一组开发服务框架的合集,简单地说,Eclipse是提供给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的工具。很多使用Java语言的系统都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来开发,现在,Eclipse不仅仅是Java开发工具,还可以进行C、C++和PHP语言的软件开发。

2.3.6 下个时代的技术主角:AR与VR

AR的中文全称是增强现实,是指通过虚拟图像建模,并利用物理设备采集图像信息的方式,能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原本不存在的虚拟物体。例如,一些AR产品可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调用手机摄像头,能看到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物体。不管手机如何移动,虚拟物体始终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从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AR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虚拟客厅和家居展示,通过移动设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虚拟出来的现实场景,未来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AR应用。

VR的中文全称是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虚拟出来的一个全景视角,必须通过一个类似眼镜或头盔的VR设备来体验虚拟现实情境。VR的应用场景在游戏领域比较广泛,能让体验者置身于一个完全虚拟出来的全景世界,通过外部设备,在视觉和触觉上有全新体验。

2.4 互联网产品技术架构

互联网产品技术架构整体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前端和服务端,前端和服务端通过中间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前端就是用户使用的客户端,包括最初使用个人电脑通过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现在通过智能手机使用App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服务端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用来部署服务端程序,处理前端请求并进行服务响应,数据库用来存储数据,服务器通过专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互联网产品技术架构图

2.5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主要终端入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相对于传统互联网阶段具备了移动性、随时性、永远在线的特点,也正是技术的升级,带来了很多产品创新的可能。

2.6 下一代互联网产品

这个问题目前被热议,尤其是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VR为主的下一代互联网产品受到极大关注。

2.7 下一代互联网产品经理

未来,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不仅包括设计产品的能力,也包括能基于产品定位把产品运营起来的能力。运营能力的获取需要通晓综合门类知识,包括行业知识、市场、财务、法律等。产品经理会从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者慢慢向全流程服务设计者转变。从产品定位、用户需求、技术方案、服务流程、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实现全流程打通,单一技能的产品经理时代即将过去,“全栈产品经理”的时代即将到来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一代产品经理所面对的产品形态会升级,产品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会发生变化,从现在用户通过鼠标或者手指的操作升级为语音、行为,甚至是意识操作。这种技术升级带来的产品形态升级,也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栈产品经理”是下一代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模型框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