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的第一个月,我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写下6项这一个月的to do list,(要写2篇文章,学ps,建立电台,看几本书,闲暇时看几部电影,和外婆说话要保持好的语气),晚上却发现可以划上红线的只有3个选项。
好难受哦,但还是打鸡血似的告诉自己没关系,明天继续战斗。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完,奶茶要一口一口的喝,要享受珍珠在牙齿间爆浆的快感(大概是太久没喝奶茶了吧)。
想起了大学时准备期末考期间,在图书馆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她很少说话,总是独来独往。和我一样,每天晚上复习过后会在整面计划中把做完的选项划个×,但她看书看的奇慢,刷题也刷的慢,无一例外的垂丧着脸。
第二天她把昨天的纸揉成一团,撕下新的一张写满并在文末写上“我相信你可以的”。从今以后她来的比谁都早,走的比谁都晚。却依旧在每天晚上核对完计划后长叹一口气,之后便坐在凳子上发呆。
一个月之后的晚上,她用书把自己围起来,盯着课本低声抽泣,但图书馆这地方,任何一点细小的声音都会被无限拉长、放大,尤其是在晚上。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抹了抹脸颊低声离开了,5分钟,10分钟·····她依旧没有回来。第二天早上去的时候旁边的位置已然换成了另外一张陌生面孔。
我猜她一定不止一次的暗自较劲,想要的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持续存在会给人挫败、自责、难自信的情绪体验,诸如我为什么又没有做到?我是不是很差劲?我怎么这都不会?他/她为什么这么优秀?我为什么不能像他/她一样?········这种情绪的反复堆积便会产生“内耗”。
内耗指的是当你与外界交手之后,内心产生了互相矛盾的理解和感触。简单的说就是你在不断的跟真实的自己对抗,不愿承认现实,也没有对于理想状态有过实质性的行动。久而久之,经常性的被情绪左右,外面有点风吹草动,想的比谁都多。
这部分人大多数要强、敏感、多虑。故容易跟自己杠上,也难以及时抽身。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烦躁、焦虑、对自己不满,甚至因为无法找到出口而感到痛苦,他们像生活在自己思维搭建的围城当中,孤军奋战。
解决内耗的方法仁者见仁,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内耗这种状态之中,即自己是否整天想一些有的没的,明明什么也没做,却常常感到心累。
意识到自己处于内耗当中后应该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事,尝试着让自己彻底放空、平静,禁止自己再去想这些困扰问题,暂时的逃避是为了获得洗牌重来的机会。之后可以尝试用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整理房间,画画等,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
如果你觉得内心平静之后可以再一次的把原先的问题拿出来,抛开情绪,此时有两种解决办法:
①接受这个事实,接受自己目前的能力,不给自己施加压力,反正做的去,能不能成看造化。
②着手解决问题,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不去想太多,让自己先机械性的完成制定的小计划,专注内容远比专注结果要强很多,一段时间过后看结果如何。
另外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可以去把它当作枕边书或者是整理思绪的一种方式,让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或于很多人认为这是不上进,年轻人就应该迎难而上,但是当出现负面情绪并且左右了生活和工作的时候,适当的抛开一些杂念,拾取最珍贵的部分,在前行的道路上反而活得纯粹。
保持理性而不失迷人的特性,适当勇敢而不让自己处于尴尬两难的境地,知道这很难,但确是构建自己明亮生活缺一不可的特质。
写文章之前看了很多大v们类似主题的文章,control c和control v创造出来的文字让我更加坚定真诚而谨慎的敲下每一个键盘,因为内耗是曾经与我相伴5年再真实不过的体验,也慢慢从那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女神经’。
这个过程就好像电影《绿皮书》里雪利渐渐冲破思想枷锁做回真实的自己,拥抱朋友并且变成一个浪漫而且温暖的人,也好像《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安迪不再抱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专注到工作本身。
但我并没有在二选其一中选择单独一个选项,前进或者保留完全只属于当下支配,也因此性格中既有佛系也有小野兽的成分,我觉得这样也蛮好啊,规则之外可以自己建立规则。
我知道你当下正处于艰难的瞬间,你也一定想了很久才做这个决定,但当你有个想去的地方,要卯起劲来,要苦尽甘来,并且一切都会慢慢慢慢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