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部分摘自秋叶《高效学习七堂课》第二节
摘录:能解决问题的人,往往针对某个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反复利用这些知识去系统的解决问题。
感悟: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掌握了很多知识,却不能解决问题,这些知识都是毫无用处的。
摘录:
地铁思维:避免成为爱因斯坦的司机
上学时代的学习模式:背诵-遗忘 的循环,因为没有面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
系统化学习不是什么细节都要关注,关键是要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脉络。
如果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就相当于在大脑中不断构建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就好像城市里不断修建新的地铁线,慢慢就构成了一个地铁网,有了地铁网我们就可以去城市的绝大部分地方。如果我们把知识都变成这样的“技能地图”,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在一定领域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很多时候学习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有串联也没有进行深度学习,总是东一榔锤,西一棒子,看似学了很多,到真的用的时候,就像铁拳砸在了棉花上轻飘飘,浮于表面的。
行家思维:先建立知识体系,再进行细节学习
一开始就要有全局观,想象某个领域是一棵树,那么这个领域的重要问题就如同树枝,而不同的主题如同树叶,分属于不同的主干或树杈。如果画出了某个领域的“知识树”,就等于构建了对这个知识领域的全局图。
先画整体框架,再深入学习。
感悟:职业定位可以通过招聘网站,或百度搜索职位需要的技能。
一个好的知识框架树可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训练支持手段三部分构成。
技能是需要通过训练掌握的。
感悟:确实如此,无论是工作用到的质量体系,解决问题的手法,就像英语学习一样,如果不开口说,脑海里也只是个概念,不仅无法理解透彻,也会很快忘记,关键是看了很多理论的知识,依然无法与老外交流,依然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画知识框架还得考虑时间这个变量,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需求其实是不同的。分为低,中,高的能力分级。
画知识框架的两个维度:空间(基础,知识,训练),时间维度(初级,中级,高级)
要想尽快搭建出一个行业的知识框架,建议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快速建立关于该领域知识内容的初步印象,而且可以极大节约后续学习的时间成本
用思维导图,先确定关键词,再细分。
读书没有阅读量不行,但是不讲消化吸收,一味拼阅读量,则读的越多越容易让信息堵塞大脑。
感悟:自己目前就处于这个盲区,一直再看但是输出较少,相当于阅后即焚。要多看书,但也要输出,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分享无论是读书笔记,演讲,还是形成课程。再就是情景联系,遇到相似问题多回顾看过的书中的方法及经验,这样好过你看了几十本书,却一本都讲不出的好
真正能让我们提高的书,往往是阅读起来很痛苦的书。
感悟:确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硬书要啃,而有些书看的很轻松收获却也不大。
归纳思维:用金字塔原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写作为例,好多人报了写作班,然后再写作班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巧和新观念。但要把这些观念落地的话,还需要有写作的知识框架体系做支持。
观念-知识-技能就是一个人完整的学习过程。
搭建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可以用SLIP
S(sort,分类):把素材按照一定的结构分类
L(label,标注):给每一类的特征加以命名,以便记住这些标签,进而记住各种不同的特征
I(Integrate,整合):思考这些类别是否可以整合到一大类中,或者建立一种从属关系,让记忆的要素越少越好。
P(prioritize,排序),对最终分好的大类,判断到底哪一类是最关键的,并给它更高的权重。--金子塔中的MCEC 分类(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在知识框架树只保留描述概念或者描述方法的知识点—占比少
占比大的知识点,需要学会取舍,只记忆核心的知识点。舍弃标准:凡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快速找到的信息,都没必要放在知识框架中。
感悟:网络搜索也是一种能力,也叫搜商,可借鉴搜索能力课程,能更加精准的搜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搜索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知识的过程,譬如在学习Excel,Python,power bi的知识时候,网络上很多大神的分享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是很受用的,有些东西在分析套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好过死啃一本书。
无法搞清自己的知识到底是哪一类,可以用What-How -Why
自学思维 学习方法的改变
1.从按进度学习模式转为按需学习模式
维度:掌握和没掌握,紧急不紧急;
2. 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主题阅读:广泛阅读一个领域内的大量资料
要带着问题去搜索
感悟:这一点值得学习,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广泛习得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不仅带着问题搜索,也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很多书不是从头读到尾就算读了。
读硬书:多看一手资料,少看二手或三首资料
木桶思维-打造自己的木桶
职场中的竞争力是指他在某个岗位或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他有某个领域的知识就够了。如果我们只是专注于学习某一样专长,哪怕学的滚瓜烂熟,没有强化其他的专长,恐怕也难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无法提升我们额职场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应该问自己该不该学写作,我们应该问自己,学会了写作能解决什么领域的问题?然后还需要学习哪些技能,才能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变现。
我们不应该问自己该不该学演讲,我们应该问自己,学会了演讲能解决什么领域的问题?然后还需学习哪些技能才让自己的演讲能力变现
……..
感悟:学习要带有功利性,学这门课能带来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去学,也不是只是为了缓解焦虑的去学。
定位是让一个人找到学习的方向,框架是让一个人快速建立知识体系,但是仅仅有方向和知识体系还不够,我们得思考,到达终点,我们到底需要构建哪些能力体系。
能力木桶包括:硬能力(专业能力),软能力(横向:得到他人得理解,协同能力如沟通能力;纵向:整合资源,打通行业及产业价值得能力如营销,销售能力,公关,搭建人脉);软素质(性格,时间和身体)
桶底:硬能力:掌握可赚钱得专业知识
围板:软能力,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职场礼仪,办公软件应用,表达写作,
箍绳:软素质,拼劲,自律,意志力,乐观等精神
感悟:所以培训类的也基本分这三类,专业技能,通用类的,及成功学类的。
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首先要知道需要哪些能力围成能力木桶
通用的软能力和软素质:职场商务礼仪
问自己适不适合某个行业得问题,而是问以下问题:
1. 假如我要应聘某个岗位,这个岗位的能力木桶模型是什么?
2. 我能不能把它画出来
3. 我已经掌握了哪些技能,遗漏了哪些技能
4. 我能不能形成一个学习规划,有意识的补全能力缺口?
通用职场软能力及软素质:职场商务礼仪,办公软件使用,办公硬件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自控,自省),有效沟通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记录),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同力,大局观),时间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
初步的木桶能力模型:1.用好搜索引擎(检索获得能力木桶框架)2.用好招聘网站3.用好行家资源
长板思维:与其补短板,不如先做有标签的长板,给自己贴个鲜明的标签。
感悟:人要死磕,但是不能在短板死磕,而是发现自己擅长的东西并将它死磕到底,让自己的优势成为别人无法企及的,那你就是这个擅长点领域的专家。不要与自己的短板死磕,因为死磕到底最好的结果也是别人平均,普通的水平,反倒因为失去发扬优势的实际,让你所有的板显得平平无奇。
换桶思维:先小桶后大桶:换岗,晋升,换平台和换赛道就是小桶升级大桶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不要盲目去攀比牛人,而是要研究牛人的成长经历了哪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