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之前,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东西

前段时间回老家,和叔叔一家人聚餐,堂妹一见我,就发牢骚:“姐,我现在都愁死了,自从你那小侄子上了小学,我是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让老师请到学校去,他不是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就是找其他同学说话,影响课堂秩序。做作业也是拖拉,每天不管作业多少,都能做到晚上九、十点,晚上睡的晚,早上起不来……”。                                   

我一闺蜜,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期中考试数学应用题一个都没有做,问她原因,女儿一脸委屈:“妈妈,考试时间不够,还有不明白题目的意思”。

堂妹和闺蜜小孩身上的问题,在我们周围许多家庭都有出现。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热衷提前去学拼音、外语,各种才艺,参加课外班,认为这才是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                                                                                      事实上,不重视孩子早期教育中好的习惯,品质性格的养成才是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从小形成的性格,品行的差异才是日后重要的“输赢” 差别。

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性格都有哪些呢?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到两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和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吃,好喝,好玩的放到孩子的面前。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怕孩子犯错,那怕很小的事,孩子完全可以办到的。孩子骄生惯养,任由孩子的性子。

孩子一岁以后,玩玩具,东西随便扔,陪伴者就应该告诉孩子,玩完,物品要归位。书包,衣物要学会收拾和整理。一次次的引导教育,孩子慢慢形成习惯。

正常的作息时间,家长不能因为个人特殊的原因或者孩子耍脾气想多玩一会,多看电视而打破。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边看电视边写作业,不能边玩边写作业。

重视并力行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从婴幼儿的绘本到给孩子讲故事,再到引导孩子自己慢慢看书。阅读量大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不仅从小表现聪慧,才思敏捷,而且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与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好习惯养成需要一年,坏习惯改掉要十年。

2.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约束力和专注力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会问孩子喝不喝水,一会又问饿不饿,需要吃点东西吗?这些都是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的。堂妹就是忽略了孩子学习时专注力的培养。教育者通过对孩子专注力进行研究发现,想让孩子一直保持专注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一个最主要的条件就是不要干涉他们的行为,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出自己的原有状态。

大脑发育活跃的时期(3-4岁),优先让孩子们多玩些拓展想象力的游戏,多看些拓展想象力的书籍,多做一些全身运动。

3.不溺受孩子,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孩子是需要经受挫折的,才能健康成长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的性格,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也不懂的自我约束。在孩子看来,规矩都是为别人准备的。由于凡事都是由家长包办,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太多的优越感,做事情眼高手低,也不善于与人相处,也不懂得感恩。

在家长完全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不能经受任何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4.良好的品行,受益一生

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适当的自由,本质上就是在教会孩子宽容。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正如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上小学之前,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