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早闺蜜就给我发了一组截屏,满屏都是她一个微友每天的问候。
“你是不是也天天收到这类早安?突然反思自己的问候会不会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负担”!教养极好的她都忍不住吐槽这种殷勤的问候。
确实如此,尤其那种因偶然契机加了的微友,每天送来问候真是一种负担。好像生活里硬生生被塞了这么一个人,而且每天他都要提醒他的存在。
而你每天都不得不确认他的存在。你不看吧,微信铃声会提示,即使是设置了免打扰,那个来信红点会不断闪动。
无奈打开看了,不回复吧觉得怠慢别人,回复吧真的无话可说。删除和拉黑吧,又会伤了中间引荐人的脸面。唯一选择只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忽略就好!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殷勤问候一个萍水相逢的人。除非你跟这个微友一见如故,彼此有高山流水的相见恨晚。否则你的问候对别人而言是一种负担!而且每天把微信问候当作任务,那么对自己也是莫大的负担!
02
过度问候给别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负担。问候有时也是一种绑架。
所谓礼尚往来,好像人家长期问候,咱就欠人家一个人情,人家有事相求怎么办?而且有些人确实把发信息问候当做一种最便宜的情感投资,期待从中获得收益。所以时间久了,被问候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被情感绑架的感觉。
谈到这里,闺蜜开始散发思维:我决定以后不在咱们的群里天天发问候了,好像在绑架别人天天看。
不仅仅是朋友,就是亲人之间,也不免会走进这种怪圈,因自己的问候而造成对亲人的情感绑架。
有一段儿子情绪有些低落,我每天专门精心制作一个图片,写一两句鸡汤鼓励他。前两天儿子还回个表情。一周之后他苦笑道:你这每天发个问候,让我心理压力好大!
问候的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关爱,被问候的人却时时被提醒要回应这种厚爱,内心平添几份亏欠、内疚和压力。
看来,问候要适可而止,不绑架别人情感,也不被别人绑架情感。
03
有的人礼数很多,别人有难要吊之,别人有喜要贺之。祝贺恭喜没什么毛病,但如果别人落魄了,我觉得还是少问候为好。
一个同学前一段因为疫情被封控在家,大家纷纷在群里问候,甚至关心她的起居饮食等种种细节,同学则惜字如金极力回避这个话题,到最后干脆不做任何回应。
还有一个朋友前一段仕途不顺,我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发个微信安慰一下,发现自己被他拉黑了。跟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聊起此事,她居然也被拉黑了。两人探讨一番朋友的心态,最后得出结论:问候也是一种打扰。
有时候,人的自尊和伤疤是不愿被别人像翻牌子一样来回翻拨的。让一个人反复面对不愿提及的不幸,本身就是一种打扰,不如发自内心理解他让他静静疗伤消化。
这种意义上讲,不打扰也是一种关爱和交流。
04
除了问候的频率带给别人的困扰,问候的深度也常常会让人无所适从。
有很多人,问候里总喜欢把情感扩大十倍百倍来抒发,这种超越实际关系的深情表白给人带来极度不适。闺蜜说了一句极其直白的话来批判: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我特别赞同。
人和人的关系只有一种,或是上下级,或是同事,或是朋友,或是路人。你可以有礼有节,不疾不徐,真诚相待,用不着粉饰太平,也用不着夸大解读。
不仅仅是网络中,生活中的问候也是如此。
就从单位同事间的称呼说起,别人叫自己姐姐也很受用,但我这个人嘴硬,除了自己手足兄弟姐妹,绝对喊不出个哥哥姐姐来。碰见比自己年长的同事,有职务就称呼职务,没有的就只能老张老王的称呼了。比起哥哥姐姐,总感觉人家都是自己人,自己有种外人的生分感。
幸好前一段单位规范称呼,明确要求不许称兄道弟,说是有江湖习气之嫌。我才终于如释重负没有这种问候的压力了。
任何时候,自然真诚的表达最动人!适度的问候表示礼貌和关心,过度的问候只能说明修养不够。所谓交浅不可言深,那些夸张的修辞总让人觉得演戏演过了。
05
担忧写了这篇文章后以后没人再问候我,所以我专门申明一下,问候贵在真诚,真诚的问候和关心还是必须的!
比如那些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交流,闺蜜间那些由衷的惦记和祝福,亲人间那些发自内心的关心厚爱,都是生活里滋养我们心灵的美味甜点!
比如那些节日、生日等一些重要的日子,那些重要和幸福的人生节点,那些真诚美好的祝福,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被惦记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