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空间:郭涛“打女人”被骂上热搜:真正的爱,不是一种变相剥削

在微博热搜,足足5亿多的阅读量,可能郭涛自己都没想到,作为一名演员,却会在某天以作者的身份,登上了人生的曝光量巅峰。



郭涛14年出版《父亲的力量》,其实是一本借着当年综艺节目热度写出来的书,却在今年被刨出书里头让人反感的内容:打过前女友,污名化女演员,择偶论,极度的大男人主义等等。



一瞬间,郭涛好父亲和好丈夫的人设有了崩塌的趋势。书名也让人产生了一种讽刺的落差感——父亲的力量,是教儿子怎样打女人么?


为此,郭涛在4月30日发博道歉,为书里面一些不妥当的言论,合作过的女演员,女性和家人,朋友,读者等道歉,态度很诚恳没有为自己辩解。



大致翻看完这本书,主要内容还是郭涛对于教育孩子的心得思考,对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烙印的反思和努力,充满了父权社会的传统性格和时代新自我的尖锐冲突。


这些被揪出来的记录,如果是在郭涛和石头爷俩私密面授是一回事,但作为公开发布的书籍是另一回事了。尽管争议很多,但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得到一个珍贵的真实观察样本,来仔细剖析在新旧交替时期,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父权、暴力、责任和爱。

郭涛,一个父权下的牺牲者和既得利益者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郭涛的成长历程中也充满着对父权反叛和批判。


在高中的时候,因为考试成绩下滑,父子俩发生很大的冲突,以往闷声不吭他和父亲激烈争吵,父亲向他吼:“你在家里吃我的,穿我的,喝我的,你还不给我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脸面对我……“


郭涛当即脱剩一条内裤,鞋都没穿爬到五楼楼顶,坐在楼顶边上想自杀,又不敢跳,直到妈妈和校长、发小找到他;再后来又因为高考失败,父亲安排他在自己做校长的艺术学校上学,但他坚持要退学重考,因此足足挨了父亲三个大耳光。


年少的郭涛,也经历过无数个痛苦彷徨的时刻,他写到:每个人年少时,都希望父亲能成为自己的精神指引者,这一点对我来说,是缺失的。


在过去传统家庭中,父亲作为家里的权威,家庭的教育多数是以个人人生经验,概念化和不考虑个体感受的。当开始探寻自我成长为独立的新个体,父亲就是儿子第一个需要反抗的对象,叛逆、隔阂、冲突、误解是很多父子关系的主旋律,郭涛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缩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


与其说人类都需要“弑父”,不如说我们只是想活得更像自己而已。


但在终于独立,承受来自生活的重担之后,很多人会开始理解父亲,重新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并且部分保留了来自父辈的生活智慧。


微妙的点就在于,很多人会开始认同并且成为某些传统的“继承者”,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最终我们都活成了我们讨厌的样子。


郭涛选择的老婆李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他生下了孩子,打理工作行程,教养孩子,操持家务,孝敬长辈,这样的贤妻,对自己的事业自然是大有助益的。


赞扬传统女性的美德,不找圈内人,教育还是应该遵循些老法子,当然是因为获益才去维护。郭涛代表着万千在传统父权的裹挟中成长,依旧难以突破这身束缚的矛盾中年人。


父权下被合理化的暴力,都是深远伤害


谈回到这次热议的中心点,郭涛给了前女友这一巴掌。大家都停留在谴责“打人”不对的点上,因为女性或者儿童都是体力上的弱势群体。


郭涛显然知道对前女友动手不对,但在推出“女人要给一个底线”这个言论之前,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动手的原因:


对方比较娇生惯养,而且刚动了个小手术,我已经忍了很久;

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在大庭广众下吵起来,太丢脸;

自己克制情绪,但对方仍旧不依不饶,太作了;

于是一把拉进车里,给了“一个清脆响亮的大耳光”,果然消停了,这方法确实好使!然后他再去解释这个不恰当的行为: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绝对不是有意的;

我是出于本能想让她清醒一点;

这样就形成了看似合情合理的逻辑闭环,但一对照他的成长历程来看,父亲在处理和他的重要节点事件上,用了暴力这种错误的教育手段。在父亲的角度,也完全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


所以郭涛的在这种激烈冲突发生的时候,核心情绪区被触碰,使用了父亲一样的手法,奏效了,就成为了写进书里保留给读者的心得。


在对待儿子石头的教育里,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郭涛有所反省和克制自己。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这种当时无意识过后又难受的暴力行为,是很多人曾经被父母狠狠压下去的激烈情绪体现。


但如果穿上爱的外衣和合理化的解释,受害者常常成为了后来的施暴者,这也是诸多家暴的根源。在亲密关系中,使用肢体硬暴力,或者是冷漠疏远的软暴力,身体的伤害可以治愈,而心灵上的伤害却持续久远。


郭涛在父亲那里受到的伤害,却让曾是女友的年轻女孩子来承受,还被写进书里当成金教条,这显然是一种悲哀。


没有尊重的责任心,是以爱之名的控制和剥削


在热议当中,很多人还把目光放在了郭涛的老婆李燃身上,毕竟年纪轻轻就放弃自己发展,早早孕育和相夫教子,只围绕家庭转,有一个这样的大男人主义老公,日子真的过得开心吗?


这里当然有男权主义日渐式微,女性自我意识崛起的时代变化的背景。不如说得更坦诚些,很多人感觉李燃更像是郭涛的助理,孩子的保姆更多一点。


但夫妻搭配都是个人的意愿,只要日子看起来过得挺不错,外人是没有多少评价空间的。但在郭涛的描述中,李燃基本上是对自己和家庭的奉献,连对自己的女儿培养,也是希望她“这样的女孩子,讨人喜欢。”


每个面目模糊的女方,能把家庭操持好,就是很大的成就,你足够的牺牲,才能获得男性的尊重。你无从辩解这里面对的是非对错,看起来也无法去界定得失。


韩国一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把这种女性无法使力的处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尽管丈夫很爱她,承担着家庭的经济收入,有责任有担当,但她仍在全职妈妈重复琐碎的生活中抑郁分裂了。



“贤妻良母”是一种对传统的赞美,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和家庭分工制度,但更是男性对理想女性的规范,因为除了母亲一个人,其他人是间接获益者,而男性是最终的既得利益者。


是不是真的爱一个人,很多人错误地把重点放在男性是否有责任心层面,但责任心的前提,依旧是尊重。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谈到爱情的要素之一:尊重,是对方应该以他的方式成长和发展自己,而不是服务于我,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做使用对象,不去控制也利用别人,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


失去尊重的前提,责任心很容易就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以爱之名。不管男性女性,你可以做出牺牲,但前提是心甘情愿和相互尊重。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现象级讨论和热议,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对于自我意识觉醒,一点一滴就像撒播下的种子一样,在未来才有更多的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的可能。


对于男性,对于父权,对于逝去的一辈人,我们的现在的反省和努力,就是于未来者做先驱和开拓。


与每个在困惑中挣扎的朋友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德芬空间:郭涛“打女人”被骂上热搜:真正的爱,不是一种变相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