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苟且里,也能寻找诗和远方的乐趣

在生活的苟且里,也能寻找诗和远方的乐趣

没错,这句话源自高晓松的金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自从他说出了这句话后,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文艺青年们的心声,认为终于有人替他们为“自由”和“叛逆”找到了一个浪漫的说法,而且还是从大名鼎鼎的高晓松那来的,乐哉乐哉。

另一种声音是讨伐晓松老师的,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含着金汤匙出生,当然可以不用苟且的生活,可以随便去哪里诗和远方都行,普通人要解决温饱问题自然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其他貌似缥缈的东西。

针对这种现象,晓松老师特意在他的节目里澄清了,“诗和远方”绝不是你有了钱去什么新马泰玩一趟,而是一份内心的宁静与致远。

在年少迷茫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诉他的这句话,让他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在后来的人生里虽然也大起大落,却依然精神不倒,活得越来越通透豁达。

他甚至还为此写了一首歌,就是许巍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非常好听。

然而每个人的诗和远方诗不一样的,怎样寻找呢?

多读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的文章里有好的道理,有好的生活经验,是作者走过多少弯路得出的结论。

年少读李白,会感到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

读杜甫,能感受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

读白居易,体会到了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伤感;

读苏东坡,领悟他在不断的流放生涯中,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绝境中如何寻找生活的力量。

长大了读《红楼梦》,这本耗费曹雪芹一生心血的巨著,人生的很多道理都在其中:

关于仕途,充满太多变数,今天是朝廷重臣,明天可能是阶下囚,人心的变幻和官场的莫测都无法琢磨;

关于财富,没有永恒的富贵人家,你羡慕人家的钟鸣鼎食之势,哪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也会羡慕你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却内心无忧的一生安定;

关于爱情,多少人喜欢你,多少人爱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几个人真正的懂你;

关于……太多了,不胜枚举。

多旅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是寻找内心诗和远方的一种方式。出去旅行是身体的远行,是让你实现知行合一的时刻,能使你曾经在书中的感悟有进一步的升华,甚至会刻在你的骨髓里,让你终身难忘。

当我看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古建筑——弗伦罗萨老宫的精美装饰时,我脑子里想象着这里曾发生的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当我看到罗马万神殿中被称为“天才的艺术家”却不幸英年早逝的拉斐尔的墓碑时,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惋惜和仰慕;

塞纳河畔的荣军院里埋葬着曾经所向披靡的法国总统拿破仑将军,而不远处的凯旋门却没有迎来战胜而归的他,滑铁卢战役让这个英雄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我感叹,没有常胜的将军,曾经多么繁华,就可以有多么落寞,所以人生不需要什么都拥有,平安和快乐就足够了。

多健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读书和旅行是对内心的修行的话,那么运动健身就是对身体外在的锻炼,保持良好的状态,让身体和大脑都正常运转,才能越来越明确生命的意义。


先要生活的苟且,还是先寻找诗和远方呢?

塞纳河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群众,在这个世界生存,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可以说是生活的苟且;但是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苦中做乐也是一项生存技能。

前面说的“怎样寻找诗和远方”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物质基础才可以去做的,而是当你有了小小的基础也可以边生活边提升精神层次的需求,用提升到的精神去指导你的行动,你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今年热播的综艺《乐队的夏天》就让我看到了一群努力生存却又努力在音乐中寻找诗和远方的人们。他们不一定在物质上多么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一定无比富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并为此奋不顾身,不惜一切。

我想等他们年老时,他们一定会说:我这一辈子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活着的。

所以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在初期的时候还是讲究顺序的,但是渐渐的你可以将二者同时进行,等到后期只有“诗和远方”的时候,那你的人生一定非常充实,快乐和满足,人生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生活的苟且里,也能寻找诗和远方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