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孩子口、手、和腿的关键期学习讨论
带领:文丽
记录:卢华菊 日期:2020/3/10
文丽:大家下午好!然后今天我们分享的视频是孩子口、手、和腿的关键期。我先来分享一下这三个视频当中我所吸取到的一些关键的信息。首先是零到一岁口的关键期,也叫敏感期。第一个是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有神经元在大脑里面,他出生以后去需要去发展他的神经元以及它的神经网络。所以神经发展需要在环境中吸取信息来刺激他的神经网络发展。今天我正好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婴儿的视频,他正在这个口的敏感期的阶段,他非常全然地将他的手先开始像在无意识的就在这个头这边动或者靠近这个脸这边动,但是慢慢的他就把那个手的大拇指塞到了嘴巴里,然后就非常享受的在那儿吮吸。持续了很长时间,他后来就很满足的就把手指拿了出来了,四处看,还有听周围的声音。并且他会去听他的妈妈,然后很愉悦的在那儿笑。在观察这个婴儿的时候,就印证了之前学习到的这些信息。就是孩子他就是这样发展的,然后我就说小宝宝看一天都不会厌,你会被他的这种感觉所吸引了,你也完全的投入在里面。老师就在里面提到了一个他说当孩子他尝试着将手放入口中,是第一次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人类的行为。哇,我就觉得,这个赋予了一个非常神圣的意义,这是他的第一次。并且也看到了他开始有意识地工作了。后面我就看到一段视频,他就是在那啃菠萝,这个小可爱在啃菠萝肯定也是充分的在感觉,这个时候就印证到了大李老师课中讲的他在进行比较。他的大脑在进行工作,他进行的工作就是比较,他会比较乳头、大拇指有什么不一样?手指和菠萝又有什么不一样?他已经在开展工作了。在这个时候我自己有一些感受,就是说在这个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可以让他用口感觉不同的物质,因为这个口的敏感期他要零到一岁,从一个预备阶段到一个高峰,然后再趋向于另一个敏感期,但是同时她这个口的敏感期还是存在的那这个时候,他感觉到的不同物质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网络化。但是有一点这个里面,他因为是从一个预备阶段到一个高峰,然后再进入到下一个敏感期。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只给他吃手,只允许他吃手,而这个过程当中,要提供给他不同的物质,让他把这些物质放在自己的手中。能够通过他想吃手那样的工作来让他用这样的方式沿用到其他的物质上。比如说他是用那样的方式模式在吃手,那可能你给到他手中一个其它的不同的物质,他也用这样的方式慢慢的把它放入到自己的口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放入到自己的口中。通过自己的嘴巴这种啃咬来起体验不同物质的感觉,还是要让他尝试的。然后就讲到了非常有趣的情景,就不断的循环重复做,重复就是儿童的智力体操,他就在这样重复的工作的模式当中,体验到了不同的物质。在这个体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重复的过程当中,他其实就把感官所感受到的原始的信息通过了他的右脑,而右脑吸收到了这些信息,然后通过中间这个胼胝体传送给了左脑,再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处理完这些信息,其实这些信息就成为了他自己的整合过的信息了。这就是孩子最早的建立大脑工作的这样一个模式。因为课当中他没有讲到那个左脑和右脑是由胼胝体连接。正是因为他通过右脑采集信息,胼胝体传输给左脑,然后处理信息这样的模式。他这样的工作就是也加强了他左右脑的连接,神经网络的这种通达。然后还讲到在这样的一个口的关键期,给予儿童适时的这种帮助是适宜这个物质他的手是能够抓的,但是同时他不会咽下去,在课程当中他就举例子,比如说碗呀,这种他不会吞咽下去的但是可以用嘴巴来啃的物品,提供给到孩子这样的物品,让他用口来充分的感觉和体验。比如说它里面提到了安抚奶嘴啊,磨牙棒呀,就是这种比较单一的,不是说他到了口的敏感期,我只提供这种单一的物品给他,甚至安抚奶嘴就直接塞到嘴巴里,根本没有通过手。最初的那个工作大脑工作的方式就是把手放入到嘴巴里来吮吸的这种。最早的工作方式来体验其它不同物质。那后面就讲到了手的敏感期,其实手的敏感期他也是从零岁开始的,你看他手的敏感期,只不过是先由口,但是口是从两个月开始到六个月进入高潮,七个月九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过渡到手了,手会抓摸摸捏。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这里老师提到了一个比较就是不一样的点,它是通过物质来玩自己的身体,来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些也就是像《完整的成长》里面讲到孩子最先发展的就是他身体的部分。然后我们可以在这个手的关键期的时候提供给他的物质,比如说鸡蛋呀,饭呀,小米呀这种不同质地的,让他充分去感受。这个手的敏感期,他也会延续一段时间,那延续的这一段时间里面当他能够可以熟练的,就比如说去抓饭啊放到自己嘴巴里吃啊。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这一行为方式,这样的工作以后,那可以提供给孩子工具,他不论他那个勺子是怎么拿的,就是让他来体验,工具可以让他吃饭。后面就讲到了腿的敏感期,人因为是最早他就是神经的发展从上到下,从头部开始发展,慢慢的就到腿的这部分,这个时候一到两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发展到脚步了,他就比较喜欢走草地,走台阶,或者是有那种高低不平的地方。我就想到熙熙是13个月开始会走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拿家里的大围巾,就绑在身上,每天想带着他跑他,她跑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大人是比较累。但是同样你带着她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她一天一天的在变化。这个时候可能大部分家长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说他会禁锢孩子走,就是当孩子想要走的时候吧,就不让他走啊,他过了这个敏感期,他进入下一个敏感期的时候你非得让他走,就是没有看见孩子真正发展的这个需求。大人总是基于自己,我想要这个孩子怎么样?这个时候大李老师就说,这个时候伤的就是心。确实如此,这可能那个孩子小的时候他并不能够表达,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孩子那个时候是挺固执的,因为他所有的力量都是集中发展这一部分的,所以大人要给到他的禁锢,他确实会很难受。那我们就看到口、手、腿这些敏感期最先发展了儿童自己的身体。把身体视作为他的第一发展的要素,他其实是用这些感觉器官和大脑来收集信息。早期的这个大脑工作的模式也是孩子早期的这个心智的结构。我讲了很多视频里面所呈现出来的这种信息,大家也可以来分享一下自己观看这三个视频以后自己的一些发现或者是感触。
姗姗:我还是一个疑问,口的敏感期用安抚奶嘴,会导致严重的到成年都会吸吮手指吗?在我的理解里面不会只是单纯这一方面的原因。
瑞雪:大李老师讲到口的敏感期的时候说一个说法是有些家长不明白,所以老是不让孩子吃手。然后另外一些家长是知道的,然后就给了孩子自由,随便他吃手,但是没有把物质介绍给孩子,就会导致孩子一直吃手。其实我也挺疑惑的,那孩子就是挺大了,还一直吃手的原因就是当时没有把足够的物质介绍给他吗?然后他一直吃自己的手,还不满足吗?还有他讲到手的敏感期的时候,有一句话说没发展好的,就是欲望还在,目的已经不在了。我反复的念叨了好几遍,这句话目的已经不在了就不是太能理解。是不是他到后续还是有这些欲望,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他的发展了吗?还是怎么样一个说法。他讲到给孩子玩水和肥皂,香皂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虎虎和乘乘在卫生间里面玩水,玩香皂。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孩子瞎搞,我们也没有想到他们可能是在发展,自己还是在体验在感觉。那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允许他,还是该怎么做呢?中间还有一句话说,先不要教育孩子节约和讲卫生,等孩子发展好再节约。她说的应该是在手的发展关键期的那个阶段的孩子。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还在弥补那个感觉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允许呢?口的发展敏感期,我刚才也提到就是第一次把手伸进嘴巴里,并且留在嘴巴里,这是一场革命,然后孩子开始习得人类自己使用自己肢体的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去习得的。虽然有这个潜能,但是要自己去习得,然后才变成自己的能力。就使我想到了杨潇,他有时候就是弱弱的那种感觉,我不会,我穿不上,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习得的练习应该不太够。我觉得是等他充分体验完再带着他收拾,并且要注意成人的态度。但是怎么把握这个允许的度,还是疑惑的。这个还涉及到了规则。
姗姗:用进废退。
小春:我听完觉得大李给了很多实用的方法,理论和方法并行。
文丽:我觉得大李老师在视频当中是讲到就比较纯粹的儿童的手足口的这个敏感期的时候,大人要给予的一些关键的帮助。但是我觉得,在幼儿园所观察到的孩子身上,他会更复杂一些。并不仅仅单纯是他的那个关键期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得到关键的帮助。其实这个潜能还有习得能力,就我的理解是潜能就是他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但是他习得这部分能力是需要通过环境或者是成人提供帮助以后,让他把这一部分东西就是让他能够产生一种工作的模式,成为一种他的行为,这个行为就是他的能力,然后他这个能力才能够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成人提供了帮助就是让他习得这部分能力,提供这样的环境,我们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运用自己的潜能来创造这样的能力,就是跟随他精神胚胎的指引来发展他自己。姗姗提到了说幼儿时期,他使用安抚奶嘴等到他20岁的,他还要吃手。我觉得不单单是说敏感期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是在关键的时期没有得到关键的帮助。后续到成年了还是这样子,这里面的因素就更复杂了,就不能单一的看只是在某一个点上可能是在某一个点上,但不是绝对的。
姗姗:我理解的欲望和潜能是,欲望是各种需求的不满足,比如口手的不满足。潜能是他的精神胚胎引导下的成长密码,比如老师举例一个婴儿在视觉敏感期发展时被蒙上眼睛,最后虽然眼睛结构没问题但是功能丧失了,这个比较形象的描述了潜能这一部分。那些敏感期他是会滞后的,并且是在成人积极的干预之后,他是可以再次成长和恢复的,就像我们经常看到口腔不被满足的孩子,各种敏感期滞后到来的孩子,当然就也发现很多孩子,他很多敏感期没有在他身上出现,就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那为什么没有在他身上出现?可能就像老师说的潜能已经不在了,没法儿再恢复了。
文丽:欲望是没有被满足的内在需求,目的是精神胚胎指引要发展成的最终结果。
瑞雪:关于老师说的欲望还在目的不在了有疑惑,目的为啥不在了?意思是他还有这个欲望,然后那些没得到满足,还要去做。但是他其实没有机会了吗?他的敏感期不在了,不是说到70岁还可以弥补吗?
文丽:他到几十岁可以弥补的并不是那个当下精神胚胎指引他发展到了那个目的,而是他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这部分是需要可以来填补的,通过后续的一些比如说疗愈的方式来让他弥补的,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我觉得真的是孩子的那个敏感期,如果我们来想一下,我觉得是过了就是过了,没有办法再弥补的。
姗姗:目的是当下不在了,变成潜意识了,如果再次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就会显现。
文丽:那我觉得也不用太纠结,即使是错过了这样的敏感期,没有得到关键的帮助,如果成人能够意识到,或者是在自己的身上能够意识到,我们通过一些就像珊珊说的,通过这样爱和自由的环境,做一些疗愈啊,把这部分没有发展起来的这一部分东西再补上,我觉得也是个好事。
瑞雪:因为之前看书说孩子到了幼儿园出现了迟到的敏感期,环境自由给了他机会再次去发展自己的敏感期。因为我觉得理解的模糊,所以拿出来讨论一下。
雨静: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就是小朋友在小的时候,如果按照他的精神胚胎的指引去顺利的度过每一个敏感期。那这个过程其实是他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使他每一个他想要的那个目的都能很顺利的达成。但是如果错过了那这个留下的就是那个目的不可能达成,就比方说小朋友吃糖对吗,他会把每一个包装都拆开来,每一个都尝一下,那他的目的是什么?是品尝对吗?但是我们成人的目的就会觉得他在浪费。这其实就是不同的目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很清楚他要什么。但是如果这个敏感期不被满足,他品尝的那个目的就会变成了欲望,欲望就等于本来那个目的,只有两分欲望就会让它变成了五分,他就会去因为内心的不满足而到处会去找,所以这可能就是大李所说的那个目的不在了。至于大家讨论的敏感期错过了还能不能回来?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人是一个学习型的动物,我觉得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这是一个道理,只是如果我们错过了敏感期,就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我觉得这个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还有刚才珊珊说到提到的那个安抚奶嘴,我觉得这个没有必然的关系。当时他可能会有一定的联系,这就给我们在观察孩子,在判定孩子状态以及他这个状态形成的成因的时候,给了一个条件就是有可能会是这样。但是,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的这个关系也好,经历也好,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问题导致一个结果的绝对不是某一个原因。还有一点我自己在听这个音频的时候,我感觉当孩子在经历这个口的敏感期的时候,不要给他单一的东西,因为他经历口的敏感期的目的并不是说要这个物质的东西,而是要发展他的口,那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让他经历各种各样的项目而找到一个规律,找到一个真理的那样一个过程。而如果我们没有提供给他各种各样的东西,而是给他一个单一的东西,那这个东西就会没有办法让他总结出一个精神胚胎所引领的那样一个结果,那样一个真理。而让精神胚胎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个上,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的社会,大家过分的强调物质的一个结果,就会让人们没有办法跨越物质到达精神,而是在物体的这个部分就卡住了。
菊芬:孩子的精神胚胎错过六岁之前的关键期,没有获得合适的环境和帮助,就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吗?
姗姗:目的比如就是口腔敏感期用口探索,但给了安抚奶嘴,那么口腔探索的就用进废退了,但是口的不满足依然存在,可以这样理解对吧?大李所说的不是不满足,而是口变得麻木,也就是呆呆的,这和我们理解的不满足是有差别的。
文丽:我觉得错过就错过了吧,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能把那个头脑总陷在过去,那也是一份恐惧。现在就在当下,哪怕我现在就在当下弥补我的敏感期,那又怎么样?那就是当下我要做的事情,我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但现就在现在,那就OK啦。
泯鑫:你这样的解释我就通透了,就像你说的孩子每个糖都打开只想品尝味道但是成人觉得浪费,就变成了欲望,我有点理解玖月为什么那么能吃了。
菊芬:是的,接纳,臣服,活在当下。
雨静:就是被禁锢的太厉害,就是他在不满足之后又上了一个层次,就是变得麻木。就是我看视而不见,但至少现在在我们的这种教学经历中没有见过你说的这种,就什么都不干,光吃手的这种孩子。
文丽:只有他彻底放松了,被全然的接纳和支持了,这个感觉才会被唤醒,才会逐渐的从麻木里面走出来。
征丽:前面大李有说到就是神经元的连接模式啊,就是我们到后面说形成的一个心智结构。
文丽:我觉得有一点是这样子的,就是我们学习了,接收了很多的案例,知道了很多的信息,知道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还是要去观察和孩子和当下你和孩子相处时候,你自己的感觉包括和他的连接就。不要去套用是怎么样的,我就把这个套用在这个孩子身上,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就是当下的那个全然的这种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征丽:因为最近在养小釜头,所以我在听大李说的这些手口这些发展的关键期的这个音频的时候,我就会有一个参照。我觉得等孩子在吃手的时候,他确实是在通过他的感觉在收集一些信息,在这个感觉器官收集这些信息的时候,因为婴儿接触的这些信息比较的有限。他就是在旧有的经验上,比如说在吃手的时候,那他会在吃手同时也在获得了他所要得到的物质信息。他会得到一个新的物质,那他在得到一个新的物质之后,他就有的一些经历,就是原先这个获得的这个信息会让他有一个发展。我是指继续用嘴巴,可能还是会去使用其他一些新的方式,那我觉得这个过程的话,其实就是前面大李所说的一个神经元连接的一个模式。也就是经过这些不断收集,不断去做决策的这样一个过程,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智结构。前面你们所探讨的说是欲望还在,但是目的不在了,那我认为这个里面就有想要吃手的这个欲望他是在的,但是他要形成了这个神经元的连接模式,或者说是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可能在当下的那个状态,就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不在了。
雨静:还有瑞雪提到的那个关于玩水玩香皂,这确实是孩子感受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在园里我们会制止孩子,就是因为首先在园里就是一个集体的环境,在园里的规则是要大于孩子作为个体发展本身。我们允许孩子玩水的,我们会给他一个区域,然后告诉他在哪个区里玩你可以玩一些什么,就是这些都是有限制的,但是你看回到家里其实是可以没有的。所以类似于像虎虎乘乘这样的孩子,比方说他在学校里有这样的行为,那当时是要制止的,因为他需要在集体里有一个适宜的行为,但同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内在的这个需求告诉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去满足他。当然,这种满足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弥补了。就一定是比他正常的度过每一个敏感期要付出更长的时间更大的强度的这种代价。所以这样的孩子光靠我们在学校里去满足他,他是没有办法满足的。那在学校里我们能盯着就是第一认同这个孩子,第二告诉他在这个环境下你可以怎么做?如果这个事情在学校里不能做,那在什么情况下你能做?而不是就把孩子堵死了。说你在哪里都不可以玩水,玩香皂,那这个是不可以的。还有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有意识的去观察的,是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就是从他个体来说,都是为了满足他内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六岁之前的孩子,只是当我们面对他这种内在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判定在什么情况下这个行为是可以的,什么情况下这个行为是不可以的。并且很明确的告诉他和去执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有界线,有规则的过程。
文丽:这是大李老师在视频里面,她也讲到了就是说在九个月的时候,手发展到敏感期以后,他可以自己抓饭吃了,他可以通过手来吃饭。等到这个动作成熟了以后可以提供勺子给他,让他用勺子来吃饭。他就讲到了,那等到三岁以后就如果不提供工具给他,他到了三岁,他还用手来抓抓饭吃,那如果是在集体环境里面,别人会对他有看法或者有意见,这个事对他有另外一种伤害的,所以就是要给他适时的帮助。
姗姗:就像文丽说的,适时的帮助。我就想到大李说到那个环境的准备,在亲子之家真的是可以有很多借鉴。比如说擀面区切菜区这些工作,每一次提供的就是一个面团,那就像大李说他对这个已经玩儿腻了,就是这个活动已经不能在给他更多智能的一个发展了,就可以换成比如说给他面粉水,米就是进阶的,给他提供不同的材料,但是也都是这一类的,我觉得他这个建议是挺好的。
征丽:在我第一次听大李现场的讲座的时候,那一刻的那个印象特别深,她说教育的意义就是要有一个向上的精神。听所有大李的分享的时候我都会有发现她特别注重的就是就是那个发展,不管是从孩子的材料提供,还是说对孩子一些其他方面的,她会有那种留有发展的空间。当孩子他的手的敏感期过去以后,那我们需要为他提供勺子,为他将来准备用餐的这个过程做一些准备。因为这就是作为人的一个区别,就是有一些做为人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其实我在听这一段的话,我比较直接的收获就是我会觉得大李她在对待幼儿比较关注的,一个就是对于孩子的发展。孩子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探索之后,将要为他下一个阶段的过程打好基础,然后做发展的准备。大李会提到就是说,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就是在吃手的时候,会给他提供一些不同的材质。像这些方面的话,我都认为就是让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帮助孩子能够做到就是发展这个关键步骤。刚才姗姗说的就是在我们亲子之家,在提供一些材料的时候,确实是,比如说玩面团呐,这个阶段就是发现孩子就会在这个阶段他对这个东西。就是认识也好,或者是他已经不太感兴趣了,那我们就可以给他,在材料的方面再多一些拓展,比如说大李老师,说到了可以再提供一些面粉或者是适量的水,让他们自己去完成那个后面的这个过程。
文丽:其实我们也是在成长的,可能刚开始我们接触爱和自由的这个理念的时候,觉得只是在那个允许,等到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了,那我们就知道在允许的基础上,我可以再提高一点啊,比如说提供一些不同的材质而让孩子去体验。我觉得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从刚开始最基本最简单的这种感官的感受,然后慢慢的上升到多元一些,然后再上升到有很多的这种感官信息的整合。就是你看自己,然后再看孩子,你就知道原来是这样一个路径。
文丽结语:教育是建构感性与理性的人。我们传统文化中以女子为“七”,男子为“八”,作为年龄段。前面两个“七”或“八”都是在发展感性的部分,如身体、情绪、感受……第三个“七”或“八”进入理性部分的发展。进行认知、思维、逻辑的整合,深入思考。到21岁或24岁,人的精神生命才完成发展。而后进入理性与感性并存,和谐发展另一个人生阶段。这时才进入婚配、繁衍后代的时期。也许没有在关键时期得以发展,所以会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关系中再来弥补和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