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随笔(一)

这是我第三次翻开曾小强的《只管去做》这本书了,看这本书源于我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动手写硕士论文了。我每天在睡觉、做饭、管我小妹学习和做家务,当然还有日复一日的看书用这些事情填满我的生活。看关于拖延症和心理学的还有一些别的书籍。

关于拖延症的例如江明的《别在风暴中坐以待毙》、曾小强的《只管去做》、史蒂芬盖斯的《微习惯》、斯蒂夫诺特伯格的《番茄工作法图解》、李松蔚的《5%的改变》、李国翠的《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关于心理学的例如丛非从的《允许你自己:遇见完整的自己》、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马丁塞利格曼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简单心理的《猫和狗的生活哲学》、李玫瑾的《心理抚养》、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的《被讨厌的勇气》;

关于其他的例如刘润的《底层逻辑》、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优秀的绵阳》、史铁生的《自在的夜行》、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这三个月我看了很多书,却害怕打开电脑看一眼论文,用看书当作借口来逃避写论文。

我看过许多的励志视频,也收藏了几百条的知乎关于不想学习如何改变和写论文的问答。我试图找到一条最正确的路线来完成目标例如论文、体态纠正、英语、播音和健身。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踌躇和彷徨中焦虑、自责,内心中的骑象人对着大象一遍一遍地挥舞着鞭子,可是大象宁可忍受着痛苦也还是在原地打转不肯向前一步。

知道拖延症是什么样,心里也想着改变这种想学学不动,想玩老自责的状态。不出意外的话该出意外了。

自己企图通过阅读相关拖延症和心理学的书籍来摆脱拖延症。奈何读了一本接一本,却迟迟不去行动。我内心中还有幻想,幻想着自己可以不用行动就突然有一天融会贯通幡然醒悟像是励志电影中的bgm响起整个人开始华丽转身。

李松蔚的《5%的改变》里面说,惯性自有它的脾气。对外界灌输进来的信息,它会自动加以甄别:有些听过就忘,有些按自己的方式强加注解,有些感觉上有道理却做不到。最终留下来的,往往就是符合来访者自身经验的——换句话说就是维持不变的。

李老师的观点是惯性是不容易改变的。最重要的是行动,哪怕是5%的与以往不同的行动也会带来改变。

我是一个重度的手机成瘾者,每天看手机能够超过十二个小时,醒来第一件事看手机,睡着前的最后一件事看手机。知乎上面的高赞回答、bilibili上的新番推荐、微信读书的读书时长、腾讯视频上的院线大片,今晚吃鸡、召唤师峡谷,每一样都比学习有意思。

昨天我又一次打开了上周没看完的7月下载的暑假前就缓存好又删除的多巴胺重置视频。

在视频前,我第一次没有来回切换应用,完完整整的看完了。发现我自以为看过好几遍的视频中我竟然有好几个部分是第一次看。我把视频中的一句话写在了纸上,光看是没有疗效的。

我卸载了腾讯视频(看电影)、优酷视频(看圆桌派)、夸克浏览器(看盗版电影)、谷歌浏览器(看小电影)、哔哩哔哩(看番)、知乎(看段子)。和平精英和一些其他的游戏早就删了,原因第一是因为玩起来就没完没了,第二是因为越玩越生气。

中午卸载的,晚上又安装回来了哔哩哔哩。期间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去公园转了一圈,没有手机的几个小时都让我很无聊,回来看了两集《荒川爆笑团》然后想想多巴胺重置的计划,打开了一个冥想视频跟着冥想了二十分钟九点多就睡着了。

今早五点钟的闹钟,五点五十多起床。打算去跑步,然后降低目标变成走到公园就好。到公园想做跑前热身打开keep想做一个长时间的热身,然后降低目标选了一个三分钟的。想跑步两圈,降低目标变成快走两圈。

行动前的描述有些冗长,真正重要的行动反而有些少。本想写点东西动动手就算了。没想到写了这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动随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