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日,之鲁迅的茶

由杭州出发一小时半到绍兴。我是带着好奇来的。

茶是江南水乡的薄雾清荷,酒是塞北大漠的狂风巨石。茶是清醒的浅唱,酒是疯狂的呐喊。喜欢茶的人大约等于喜欢脱俗的隐逸,喜欢酒的人大约等于喜欢入世的豪气。这两者是古人两个梦,一个是自由梦,一个是英雄梦。

图片发自App

绍兴是这样一个地方,有着茶的清醒与淡薄,也有着酒的昏沉与浓烈。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绍兴是其中著名之一。我来绍兴,是想看看酒和茶的截然不同的性情在这钟灵毓秀之地怎样的相融合。

鲁迅故居的正大门。

正门上大书翰林二字,这是家族荣誉的勋章。二门上的匾额上是德寿堂三个字。其中的德字少了中间的一横。导游介绍说,这是为了让子孙铭记德行才能兴家的意思,但我想科考舞弊案给周家带来真正的灭顶之灾,应该是警示后代在德行上有缺损,就会使家业遭到毁灭吧。

科场舞弊案的始作俑者是鲁迅的祖父,事情败露后他蹲了八年的监狱,出狱三年后去世。这个案子清史有记载,监斩候的诏令是光绪帝御笔亲批的,事实清楚,不是冤案。鲁迅的祖父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向自己的同学行贿的,既然事情败露,儿子的前途也就完全断送,鲁迅父亲先有的举人名号也就此作废,所以35岁即郁郁而终。

这就是鲁迅说的,药铺当铺经常出入,而父亲终于死了,他到处感受白眼,周家很是落魄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鲁迅将父亲的死归于中药中医的骗人是出于为尊者诲呢还是出于因为家族有过的不堪耻辱而对一切的传统不加挑选恨之入骨呢。

他当然不愿意在自己的回忆中明白的告诉世人,他父亲因为祖父的原因而失去官场前途最后无奈消沉而死。

但是不告诉不等于大家不知道。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这应该是鲁迅真实的感受了。周家颜面尽失,地位不再也使得鲁迅的少年时期不再风光无限。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走在古朴犹存的古街,迈过一道道斑驳的门坎,穿过那些缓慢悠长的回廊,安静,别致,诉说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孔乙己从书里走出来,悠悠的自言自语着茴香豆的回字。我从这塑像身旁走过,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父亲用他的无奈和绝望,逗乐着幼小的鲁迅。

鲁迅不是在嘲讽孔乙己,他只是深入骨髓的同情。他否定了科举考试一条路,是因为那条路上全是家族的耻辱和不堪回首。他强烈的反对中医中药,是因为他内心里更加强烈的想将父亲的去世与祖父的舞弊撇清关系,他宁愿相信就只是药品导致他少年失去父亲,这样尽管悲伤是一样的,至少没了耻辱。走在这里,我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把一个人物写得如此鲜活,因为那是他的家人,是他自己。

这个景点很安静,来这里的人自带忧郁的气质。巴金说,读先生的作品如锋芒在背,夏日里也是冷飕飕的。以前觉得就是个夸张,如今发觉,果然如此。

鲁迅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他一生在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所以有人直接说他就是一个凡事都爱叫嚣的疯子。

近几年历史勾沉,鲁迅的很多也公之于众了。我们知道了他在中国抗日最高潮的时间里,几乎都在法国或日本的租界区度过。他的两个弟弟媳妇都是日本人,他所常提到的内山老板就是日本间谍。他对结发妻子朱安有名无实冷漠一生的婚姻。他在几个大学任教,为了存活苟且躲进小楼成一统美其名曰专研学问的政治行为,等等。都给我们的解读带来了很多新的困惑。

进了大门导游一直在讲朱安,我不陌生这个话题,我想到的是祥林嫂,是子君。这些女子的情感和生活,都在鲁迅先生笔下呈现出深刻的悲哀,他是真的对侍奉他母亲一直终老的朱安从未有过怜悯和不安吗?

我愿意相信,这些人,这些事,如果鲁迅没有深切的同情,没有为之绞尽脑汁的去想出路,他们就不能够以如此深刻的印象刻印在我们的脑海。我愿意相信,他的无情是他的坚持,坚持不做欺骗朱安情感的事,也不做伤害朱安生命的事。

如果休了,朱安就会就是祥林嫂,辗转几个人家最后年纪轻轻悲惨死掉。如果认了,朱安就是子君,活泼的生命过不了多久也就是情感耗尽讨好无望枯萎而终。一样的都是悲哀。

鲁迅先生都不愿意。那他怎么办?先生的小说里很多都是没有下文的,我觉得他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免于这种哀伤。放到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事情,依然很是为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算是鲁迅先生的自由梦么?为自由呐喊的人一定是缺乏自由的。

中午,安静狭长的石板巷,平静的停靠着乌篷船的幽深的水巷,寂寞的都在。鲁迅先生深邃锐利的眼神,穿越时间而来,我们依然无法躲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绍兴一日,之鲁迅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