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好书,
犹如走进一个世界,
无论身在何处,
无论年方几何,
无论贫穷富贵,
书籍让人类在精神世界中得以联结。
让我们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
选一本你最爱的书,
静静地品味,轻轻地诵读,
或许你会慢慢通过诵读爱上阅读,
或许你会慢慢通过诵读感悟生命,
其实诵读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苍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一直珍藏着这段“感动中国”颁奖词,觉得既贴切又精辟,怀着近乎崇拜的心情,我读了巴老的代表作《家》。
本以为读《家》会有一定的距离感,没想到一读,心就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一幅幅画面在脑海浮现,无数的可怜的生命为封建礼教做了陪葬品后,终于有一些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吃人的封建礼教终被埋葬!
觉慧是一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他积极参加校联合会的反封建活动,猛烈地抨击封建家庭,他勇敢地、毅然地与丫头鸣凤相爱。他在五四冲潮的冲击下苏醒,在理想与现实间苦苦挣扎,他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敢反抗。在看透了封建礼教吃人的嘴脸,目睹了一具清白的湿淋淋的尸体,得到了一个苍白的吻后,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为的支配人,他从新书中了解到人人生而平等,社会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后才能得到发展,去反抗,去呐喊才能获得新生!
而令我犹为心痛的则是觉新的悲剧,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觉新从小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觉新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命运偏偏在此时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了婚。处在“长房长孙”的他深受旧道德与伦理的毒害,他的内心充满着不安与矛盾。觉新是真诚的爱着兄妹们,但是新旧潮流的对撞,思想上水火不容。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刽子手,他也愿接受新思想,只是始终奉行“不抵抗主义”,他也有爱,有血有肉,他的内心也不断的激荡,只是慢慢、慢慢地搁浅了……
同时,小说也描绘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悒郁的梅,贤慧的瑞珏,善良却柔中有刚的鸣凤,虽然她们性格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惊人地相似。
读了《家》,让我们感受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并为这对理想的追求,青春的热情和奋斗,责任感,使命感所深深感动。《家》中的青年形象对当代青年仍有重大意义:无论什么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报负有激情才是正常的!而我们,应该接下青年们手中高扬的火炬,从而让“家”成为一个真正安定、幸福、和谐的“家”!
近日读了一本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心》,读完后觉得很有意思,也有些感触,值得仔细品味一番。
《心》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得到先生的一封长信(其实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先生在大学时代与朋友K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先生设计是可以自杀,自己如愿以偿,婚后不堪良心和道义的谴责自杀而亡。
其实在读完故事的简介后,我对先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自私狡猾之人。当我读到正文先生对“我”的照顾和对妻子的体贴时,我无法相信是这样一个温柔体贴的人,在多年前害死了自己的朋友,直到读到后面他设计害死k时我方才明白。他并非有意害死K,他是想与心爱的女孩结婚,而K是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自杀而亡。我突然明白一些,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为自己的爱情争取,甚至用一点手段也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可他确实从间接上导致了K的自杀,也为自己套上了牢笼,直至自己也走向死亡。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我”与先生相识是在他婚后,也是在K死后。文章以“我”的视角认识了先生,塑造了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他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角色,不是那种大善或大恶之人,他和我们一样,有欲望,有愧疚,会犯错也会遭受良心和道义的煎熬,一个普通人的性格特征让他鲜活起来,更加真实。他的性格让我看到了太多,他看似冷漠疏离,实则小心翼翼,因为K的自杀让他背负了精神的枷锁;他明明很爱妻子,可以为与她结婚用手段,可婚后他去妻子保持礼貌客气的距离;他软弱怯懦,不敢与妻子说出当年的真相,却在精神的折磨下毅然赴死。这件事是他一生的魔咒,他的每一刻都被道义折磨着,他矛盾纠结,最后选择用死来解脱。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小说的动人之处,它通过一个普通人透视了人类矛盾的本质,揭露了人类的罪恶与纠结,人无完人,这种最真实的写照也往往是成功的。
中国人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人性的纠结与矛盾正是我认为人最有趣之处,而这种非大善大恶的小人物就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