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也叫苡米、薏仁米,是一种常用食材。尤其是红豆薏米汤,更是人尽皆知的祛湿佳品。
然而不少常年喝红豆薏米汤的人,却发现开始掉头发,掉眉毛,这可不是小问题,而是伤了肝血的表现。今天咱们好好了解一下薏米。
燥湿佳品
薏米,在历代医家的方药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为薏米性质甘平,燥湿的力量非常强,并且入肺、肝和胃经。对于身体湿气过盛,无论是湿热还是寒湿,都可以用薏米燥湿。
《随息居饮食谱》里记载:“健脾, 益胃, 补肺, 缓肝”。所以薏米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祛湿除痹,清热排脓等诸多功效。
对于常见的脾虚泄泻、小便不利、肢体肿满、以及肢体筋经的拘急(俗称抽筋)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平时煮粥做饭偶尔少放一些薏仁米,都有利湿健脾的功能。
食用误区
由于近几年排毒祛湿的思维在国内很流行,把身体不好,处于亚健康状态都归结于身体有“毒”。尤其很多女性觉得自己妇科总不好,就是因为自己湿气太盛,所以很多节目都推荐大家用薏米来祛湿。
图片来自比比皆是的排“毒”广告
薏米可以健脾益气,又是粮食,所以很多人觉得没有副作用,于是毫无顾忌的使用,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再次强调,中医中药并不是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现在商家在宣传中药制品或者药食同源食品的时候,都会宣称:这就是粮食,是纯草本,不是化学合成,所以对身体没伤害。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任何东西吃下去,对身体都会产生影响。中医的治病方法,包括中药也是如此。
热了就得用凉药;受寒了就得用温热的药;身体有湿了,就得用温燥的药物。但是如果一个人精血不足、津液不足,就得用养阴生津的药物或者食物。
所以说薏米在食用上,有以下几种误区需要避免:
① 津液内亏的人不宜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里说:“脾约便坚,不宜多食”。“脾约”,就是中医的一种病名,属于便秘的一种,是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导致大便艰涩的一种病症。
脾约造成的原因和出汗太多有关系。
症状为:坐着就出汗,轻微运动就出很多汗。平时小便多,没怎么喝水,但总爱去小便,这种病机,就叫“津液内结”,大便就很困难。
这就简单地称为“脾约”,根本原因是津液不足。
薏仁能燥湿,能入脾胃。但这种燥湿之力,会加重津液的亏虚、津液的内结。所以对于很多津液内亏的人是不适合用薏仁的。
表现:
1.舌头上没有舌苔(正常舌头,淡红色,薄白苔),有些人舌头非常红,上面一丁点儿舌苔都没有。
2.很多老年人都有便秘的问题,如果舌头没有很厚腻的舌苔,并且虽然很长时间才解大便,但是并不粘厕所,还发硬。
3.皮肤非常干燥、容易起皮屑,身上也觉得经常干。
4.有些人再严重一些会引起阴血不足。像眼睛可能觉得干,平时晚上睡觉容易盗汗,其实都是有阴血不足的可能。
5.很多人自己都能感觉到,吃薏米大便不好,还得吃香蕉等能滑肠的东西,大便才能好。
② 孕妇忌用
薏米,“性专达下, 孕妇忌之”。
孕妇有很多的禁用药物。这种攻伐向下的药物,像大黄,番泻叶,三棱、莪术这种药性向下,或者有活血之效的药物,都是禁止应用的。
因为这种向下和活血的力量对胎儿的伤害非常大,极其容易造成先兆流产。
所以即使孕妇在怀孕期间脾胃很弱,还特别喜欢吃凉的,喜欢吃油腻的,舌苔很厚,也建议用其他的方法来健脾燥湿,我推荐的是蒸南瓜。
南瓜切块蒸熟,不放任何调料,也具健脾之功效,且它的性质非常平,没有行下之力。所以对孕妇是比较安全的。
③ 长期食用恐伤肝血
薏仁虽然性质缓和,有燥湿之力,但它也入肝经,久服易伤肝血。
中医说“发为血之余”。
有些人平时会掉头发,甚至掉眉毛。吃上养血的药物就不掉了,但是一停药,眉毛、头发又掉的很厉害。她们大多每天都会喝薏米红豆汤。
刚喝上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特别好,身上感觉很轻松,月经和带下也很正常。只可惜好景不长,慢慢的头发眉毛又开始渐行渐远。毋庸置疑,这就是薏米的燥湿之力,在经年累月的食用过程中,伤到了肝血。
那么威名远播的红豆薏米汤,还能不能用来日常利湿呢?答案是,用黑豆代替红豆即可。
食疗方:健脾补肾利湿
《随息居饮食谱》系列的后边,会讲到红豆和黑豆。
红豆的力量偏于行水消肿,本身就有燥湿的力量,偏温燥。而现代人虽然脾胃大多很弱,但是由于饮食中辛温燥辣的东西比较多,阴血都偏于不足。所以黑豆比红豆更适合与薏米搭配。
薏米应该和黑豆一起应用,吃黑豆薏米汤。
黑豆性质甘平,可以补脾肾,但它性质壅滞,容易生脾湿,而薏米恰恰能制约这种湿气。所以对于脾肾两虚的人,很适合喝黑豆薏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