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实战

基础架构

MySQL可以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

Server层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涵盖MySQL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其架构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InnoDB、MyISAM、Memory等多个存储引擎。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InnoDB,它从MySQL 5.5.5版本开始成为了默认存储引擎。

连接器

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连接命令一般是这么写的

mysql -h$ip -P$port -u$user -p

查询缓存

查询结果会优先从缓冲中提取,

MySQL 8.0版本直接将查询缓存的整块功能删掉了,也就是说8.0开始彻底没有这个功能了。

分析器

如果没有命中查询缓存,就要开始真正执行语句了,

首先,MySQL需要知道你要做什么,因此需要对SQL语句做解析。

分析器先会做“词法分析”

优化器

优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

执行器

MySQL通过分析器知道了你要做什么,通过优化器知道了该怎么做,于是就进入了执行器阶段,开始执行语句。

开始执行的时候,要先判断一下你对这个表T有没有执行查询的权限,如果没有,就会返回没有权限的错误

日志系统

redo log(重做日志)和 binlog(归档日志)

这两种日志有以下三点不同。

redo 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binlog是MySQL的Server层实现的,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

redo log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binlog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比如“给ID=2这一行的c字段加1 ”。

redo log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binlog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binlog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redo是物理的,binlog是逻辑的

事务机制

1、事务的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2、多事务同时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3、事务隔离级别:读未提交、读提交、可重复读、串行化

4、不同事务隔离级别的区别:

读未提交:一个事务还未提交,它所做的变更就可以被别的事务看到

读提交: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所做的变更才可以被别的事务看到

可重复读: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未提交的更改对其他事务是不可见的

串行化:对应一个记录会加读写锁,出现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5、配置方法:启动参数transaction-isolation

6、事务隔离的实现: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这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7、回滚日志什么时候删除?系统会判断当没有事务需要用到这些回滚日志的时候,回滚日志会被删除。

8、什么时候不需要了?当系统里么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read-view的时候。

9、为什么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在这个事务提交之前,回滚记录都要保留,这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除此之外,长事务还占用锁资源,可能会拖垮库。

10、事务启动方式:一、显式启动事务语句,begin或者start transaction,提交commit,回滚rollback;二、set autocommit=0,该命令会把这个线程的自动提交关掉。这样只要执行一个select语句,事务就启动,并不会自动提交,直到主动执行commit或rollback或断开连接。

11、建议使用方法一,如果考虑多一次交互问题,可以使用commit work and chain语法。在autocommit=1的情况下用begin显式启动事务,如果执行commit则提交事务。如果执行commit work and chain则提交事务并自动启动下一个事务。

索引

索引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就像书的目录一样

1.索引的作用: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2.常见索引模型:哈希表、有序数组、搜索树

3.哈希表:键 - 值(key - value)。

4.哈希思路:把值放在数组里,用一个哈希函数把key换算成一个确定的位置,然后把value放在数组的这个位置

5.哈希冲突的处理办法:链表

6.哈希表适用场景: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

7.有序数组:按顺序存储。查询用二分法就可以快速查询,时间复杂度是:O(log(N))

8.有序数组查询效率高,更新效率低

9.有序数组的适用场景:静态存储引擎。

10.二叉搜索树:每个节点的左儿子小于父节点,父节点又小于右儿子

11.二叉搜索树:查询时间复杂度O(log(N)),更新时间复杂度O(log(N))

12.数据库存储大多不适用二叉树,因为树高过高,会适用N叉树

13.InnoDB中的索引模型:B+Tree

14.索引类型:主键索引、非主键索引

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的是整行的数据(聚簇索引),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内容是主键的值(二级索引)

15.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的区别:主键索引只要搜索ID这个B+Tree即可拿到数据。普通索引先搜索索引拿到主键值,再到主键索引树搜索一次(回表)

16.一个数据页满了,按照B+Tree算法,新增加一个数据页,叫做页分裂,会导致性能下降。空间利用率降低大概50%。当相邻的两个数据页利用率很低的时候会做数据页合并,合并的过程是分裂过程的逆过程。

17.从性能和存储空间方面考量,自增主键往往是更合理的选择。

索引方式

1、覆盖索引:如果查询条件使用的是普通索引(或是联合索引的最左原则字段),查询结果是联合索引的字段或是主键,不用回表操作,直接返回结果,减少IO磁盘读写读取正行数据

2、最左前缀:联合索引的最左 N 个字段,也可以是字符串索引的最左 M 个字符

3、联合索引:根据创建联合索引的顺序,以最左原则进行where检索,比如(age,name)以age=1 或 age= 1 and name=‘张三’可以使用索引,单以name=‘张三’ 不会使用索引,考虑到存储空间的问题,还请根据业务需求,将查找频繁的数据进行靠左创建索引。

4、索引下推:like 'hello%’and age >10 检索,MySQL5.6版本之前,会对匹配的数据进行回表查询。5.6版本后,会先过滤掉age<10的数据,再进行回表查询,减少回表率,提升检索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