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皮带

    在博物馆里的展示柜中,陈列着一条皮带……

    托盘上的红布衬着它那悠久的历史,聚焦灯的灯光打在它身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条截断了的旧皮带,背面烙着“长征记”的半条皮带,用它那破旧不堪的外表,默默的讲述着它身后的一个漫长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艰苦岁月之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茫茫几百里的草地是最壮烈的一程。

1936年7月,红四军开始了第三次的过草地,一片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茫茫草地一望无际,北风怒吼,人迹罕至,身后的国民党紧追不舍。长长的路途,让军中的粮食严重的短缺。7日,此时8连战士周广才所在班只剩7人。但因出发地人烟稀少,粮食储备本就不充裕的他们征程还未过半就已断粮。起初,野菜、草根、树皮尚且还能稍微缓解饥饿,可随着行程的推进,连半株野菜也难寻,战士们无奈之中,只好从自己身上搜罗可以充饥的东西:先是皮枪带,然后是钉在鞋底上的皮撑,最后大家想到了自己的皮带。

  “该吃你的皮带了。”班里只剩周广才腰间的皮带了。 战友们都知道,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是周广才心尖儿上的东西。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皮带贡献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咱们不吃了,同志们,把它留下来吧”,他向战友大声的哭着恳求道。最终,大家忍着饥饿,把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班里6位战友相继在战火之中牺牲。班长在临终前叮嘱周广才,“一定要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走出草地,带着它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带着班长的嘱托,怀着心中坚定的信念,周广才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延安。为了缅怀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用红绸子包裹起来,并舍不得再用。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

    这展示柜里的半截皮带啊,浓缩着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也是如今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食粮。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无数的前辈用鲜血为我们铺出了一条未来之路。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犹如火种一般播撒进中国青年的心田,汇聚起一股磅礴的力量,激励我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走,一程接着一程行,肩负民族大任,勇敢上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截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