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开国皇帝的弟弟封哥哥为王,敌国入侵封地时哥哥弃国逃回家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古代的社会关系中,裙带关系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家族的观念非常地强烈。在一个家族里,会有严厉的族规,族长是具有绝对权威的,对族中的人员,都会严加管教,对于不服管教的人,是要被逐出家族的。因为在古代,如果家族中有人犯了大罪,那是要被株灭九族的,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相反,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升官发财了,那么也会一荣俱荣,家里所有的人都会获得好处。

比如历史上的刘邦,他家原本世代为农民,也没有出过什么做官的人,但是经过刘邦的一番摸爬滚打之后,当上了皇帝。好家伙,他族中的人,全部跟着富贵了起来了。

话说刘邦有个二哥名叫刘喜,没啥本事,唯一的长处就是人很勤快,年轻的时候跟刘邦一起干农活时,刘邦老是耍无奈,把所有的农活都留给刘喜干,自己则跟一帮小混混,游手好闲,四处游荡。

象刘喜这样一个脚踏实地、勤劳致富的农民,本来打算也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上一辈子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要富贵,那是挡也挡不住。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那个游手好闲的三弟在外面折腾这许多年,居然当上了皇帝。你说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好家伙,刘邦一回家就给本家各位兄弟列土封侯,直接给刘喜封了个代王,话说这代王的权力可老鼻子大了,直接统辖云中、雁门、代郡等地五十三个县,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山西两个大省的疆域。

刘喜本来就是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冷不丁的给这么庞大的一片地给他管理,你说哪里扛得住啊。

这刘邦也真是的,为什么要猛地一叽咕噜给二哥整这么大一个官做呢?这可是国家大事啊,这样乱整可要不得啊。

其实,刘邦是有他自己的战略思想的,他早就认识到了秦亡的根源,在于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所以他决定大肆分封同姓的族人为诸侯王,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刘邦打算把原来属于楚王韩信的封地分成两个王国,分封给自己最亲的人为诸侯王。

刘邦的儿子年纪还小,兄弟也就这么伶仃几个。

先封堂兄刘贾将军为荆王,统辖淮河以东的五十三个县。

又封自己的四弟刘交为楚王,薛郡、东海、彭城等地三十六个县。

再封自己的儿子刘肥为齐王,统辖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等地七十三个县。

分来分去就那么几个兄弟,很快就轮到了他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二哥。

疼爱自己的大哥死得早,所以对于自己的二哥,官太小了哪里拿得出手呢?

所以手一抖,就给二哥封了个代王,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分,大汉的半壁江山就这么愉快地分封出去了。

话说刘喜所分封的这代国,可不是一般的地盘,一般的地盘怎么会封给自己的亲哥哥呢?是吧。这代国可是北方的边境重地。

很快,麻烦事来了,北方的匈奴打听到了是刘喜这么一个草包在防守边疆,于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国。

这还得了,可把毫无军事才能的刘喜给吓坏了,居然弃国独自逃回洛阳老家来了。

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于汉七年(前200年)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喜做了6年合阳侯之后,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吴王,才被追谥为代顷王。

(匈奴攻代。代王喜弃国自归,赦为阳侯。辛卯,立皇子如意为代王。见资治通鉴. 第十一卷.汉纪三)

做了吴王的刘濞可比他老爹能干得多,而且还野心勃勃,心里还老记恨着他老爹被贬的这件事儿,最后他在汉景帝年间发动了七国之乱,企图自立为帝。

七王之乱的起因是这样的:汉景帝即位后,发现那些诸侯王一个个牛逼哄哄的,越来越难以掌控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坐不住了,就联合七个诸候王,以“清君侧”为名义发动叛乱。

汉景帝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汉军前去镇压,三个月之后叛乱便被平定,刘濞兵败被杀。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大肆的分封诸侯国造成的,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全部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为之后的汉武帝“推恩令”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为举世瞩目的“汉武盛世”的开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史料来源:《史记》、《资治通鉴》、《汉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上开国皇帝的弟弟封哥哥为王,敌国入侵封地时哥哥弃国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