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破解中职学生的厌学难题

       在县域内的中等教育领域中,“名声好”的学校,“生源好”已经成了一条定律。县域中有三所高中,其中“二高”的声誉最好,每年都能招来全县最优秀的学生。而县域的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只能招收那些中考落榜的,甚至是还没有毕业的中学生。

        从家庭关系上来看,中职和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有些甚至是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 

        在学习上,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学习一般和比较差的,考不上高中,出去打工,年龄小,缺少技术,于是,无奈之下便选择中专学校。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学习。在自我认知方面,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规划。他们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打架、吸烟、喝酒、打游戏、谈恋爱,那样都少不了他们。

         按照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有着很深的自卑情结。他们在心底深处也有对优越感的追求,但是他们却追错了方向。他们把破坏他人、糟蹋自己当成了自己的优越感。实际上,让他们明白自己错误的追求,让他们学会合作,便能解决好他们的各种问题。

        这样一群中职学生,他们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放弃学业,我们究竟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三个根本问题入手,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切忌在心中将这些孩子当成差生。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该理论主要讲述期望对人的作用,如果你一直对学生积极期望,那么学生真的就能成为你期望的样子。中职学生们,除了学习不是很擅长外,其他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都是比较优秀的。记得有一次,一位中职校长的讲话中提到“我们的孩子还是很好地,最起码,他们不会抑郁”。在这些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是中职教师的最主要任务。然后,针对学生的优点,高调地、多次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在学习上,教师要注意内容的难易安排,尽量在不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内容简单化。这样,中职学生就容易掌握,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通过提升学业的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二、找准职业定位,树立职业目标。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与专业紧密相连。从入学的那天起,学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的规划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自我分析。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公正客观地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类型着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MBTI(霍兰德职业性格气质类型测量)来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看自己究竟是外向,还是内向?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是靠感觉,还是靠理性?还可以知道量表结果给自己提供的职业类型。当然,心理测验只是参考,公正而客观的分析,还需要参考同学或老师的评价。

        二是环境分析。主要是搜集相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搜寻那些他们最想干的职业,看看这些职业需要哪方面的技能,未来的职业待遇和职业晋升空间等问题。在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做完之后,学生应该已经对自己适合的、自己喜欢的职业有了清晰的目标。接下去就是,列出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带上时间,某个时间段,学习什么内容,提高什么技能都必须明确标明。行动计划要具体、详细、可行。

        有了目标的指引,学生必然有学习的动力。中职的学生有些意志力薄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地检查和督促。通过目标的激励,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那么就不会学习没有意思,而感觉厌烦了。


         第三、重视中职学校的“实习”教育。在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的实训课程与文化课程各占一半,最后一学期,学生基本上都“顶岗实习”。有部分老师在观念里认为,学生实习是件轻松的事情,只要学生不出什么安全事故就行。实际上,“实习”也是一项很好地教育。毕竟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和实际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实习中,教给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情”的“工匠精神”是实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干些劳动,通过劳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在做中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可以弥补学生理论学习的枯燥和空洞,容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实习”。

        以上三招,如果我们做好了,那么厌学的难题一定攻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招”破解中职学生的厌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