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云访谈第六期 |源头活水从改变而来


时间:2020年5月16日  19:00---21:00

对话大咖:张良老师

主题:源头活水从何而来


 张良老师  分享截图

跨界大咖: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

他的十年:民间—— 体制—— 技术(1991--2015)

第一条路:资深记者。张老师入《南风窗》做记者三年,写出了《改革总动员:摸着‘“地雷”过河’》,大家好奇其中背后的原因?张老师在大学时就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自主学习,这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南风窗》信息的爆棚就是这个储备过程开出的花。张老师告诫老师们,不要有思维盲点,扩大知识的边界。例如张老师的专业并非记者,入了行后,从思维能力、信息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一个人有所成就,必然付出了诸多辛苦。

第二条路:历史定格者。张老师心里一直想有个案例,给自己的记者生涯画个句点。这个句点就是《汶川地震168小时》。2008年,汶川地震震惊全国,当时我毕业第三年,在他乡的街头,还捐款100元,我当时工资是385元 。看到新闻报道,哭了很久,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写文章记录内心触动。张老师秉持着赤子之心,用三年追踪采访,依据17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重现震后七天七夜真实的场景:悲壮的拯救与无尽的爱。最后用五年的时间,才出版面世。书中,更多地关注人性,我们不仅要思考:面对灾难,教育要应对什么?

第三条路:教育创新者。2012年底创办泉源高中。理念:认识世界,找到自我。2014年,在行走中学习,张老师称为游学,和古代的学习模式很相像。师生共同待在不同的地方,进行阶段性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游学不同地方,结合当地的文化,生活学习,进行课程的学习。把课程设计为主题,把各科的知识融入到八大主题游学生活场景里,进行实地情境式学习。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未来。用张老师的话说,生活即教育。张老师给自己定位是教练,教学中激励学生,少说教,尽量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条路:企业创业者。2015年,创办“爱米云助学”。旨在帮助更多的学校做好教学创新,将教育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将泉源学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学校。重在把教育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就如在案例中,向凉水井学校输出了泉源经验,帮助老师优化教学价值链,建立人和教学契合的教学体系。学生不应该成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更应该是教育的参与者。

【我的感悟】张老师的十年经历,真切地演绎着: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张老师的身份如此多变,人生地图开发得非常多,他心中的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吴校问张老师这十年历程,动力是什么,走过如此多的路,路的源头是什么?张老师肯定的说,这条路是的源头是好奇。看到张老师知天命之年,如此年轻的面容,忽然想到了相由心生这个词。一个人年轻的根本,是思维的活跃,是心中有所追求,是梦想的敢于先行。看到张老师的孩子到了美国后,非常适应美国的教学模式,甚至如鱼得水。深深震撼,能创新教学模式,敢于创新,最后成功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真是非常成功的案例。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真的厉害!

【我的感悟】教育的活水从优秀的教育同仁加盟而来。现在的改革,真的很难:难在难以触动一个教师心底的火种,很多教师不敢参与,害怕学习新东西,害怕面对未知;难在体制内上层拒不接受新思维新观念;难在改革理论拿来,又和本土教育体制结合了,衍生出了一个怪物式的教学模式;难在新的理念,改革者从中断章取义,完全背离教育改革的初衷。体制内的学习模式,并不全盘认可,也做过尝试去打破它,一己之力如沧海一粟,激不起一丝浪花,但希望我的小小改变,能够成为我的学生、我的孩子的一个因,在未来有一个可喜的果。期待未来教育界有诸多如张老师一样的教育同仁加盟,最终撬动教育改革的杠杆,使未来教育模式令人更期待。

源头活水从思维改变而来

1、教学活水从自我提升而来

作为一名16年教龄的教师,快到40岁,近几年一直陷入职业瓶颈无法走出,教学上驾轻就熟,每一节课都是重复的工作,日复一日的批改上课,使我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很多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已经渐渐忘却,所谓的用进废退是也。繁忙的工作中,疲于应对,渐渐生出很多的无力感与挫败感,自己也觉得生活似乎很没有劲气。2019的互加学习,让我重新萌生了多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时的那种对未来的探索欲望,对自己的更好定位,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的工作我怎样看待,我得给自己的家庭及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这样的想法直接影响了我的教学。因为这一届学生学习的是新版的部编教材,一些教学思想都是新的,我开始思考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打破固有思维,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教案,也开始思考语文课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工作的看法,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我的兴趣点在于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与参与度,如何使课程更有趣,怎样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这个教学理念的改变,使我走出了工作瓶颈,我开始 愿意备课,愿意去学习新知识,每一天的教学,我更多的是期待,迫不及待地实验自己的某个小点子在教学中是不是可行。这样的备课是充满乐趣的,因为疫情,我们开始了线上教学,为了上好课,我又开始学习PPT的制作技巧,从排版到内容的呈现,每节课都会下功夫去做。有的老师问我,你何苦把自己弄得那么累,网上下载的授课ppt不就很好,为啥非得自己重新做?有时候形象,就是傻吧。也许工作中,被问到自己教学领域的问题,我们会很乐于讨论研究,现在,我们组的老师要是问我一个计算机的问题,我反而会很高兴,我会的,会直接解决,我不会的,就要去思考解决办法,当问题解决了,无形中提高我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水平。现在,每天学一点新知识,每天看几页书,每天提升一下自己,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再好一点,成了我现在的常态。对于自己提升的小行动,也不断给我自己的教学带来活水。因为我从2月份开始琢磨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琢磨教学PPT的高效设计,2020年4月8日,我的线上教学及ppt设计得到了教研员老师的认可,被选为整个通化地区初中语文观摩课授课教师,做了线上授课汇报。

2、教学活水从课程设计而来

我们的教育更应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就语文学科来说,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模块式学习非常有必要。正如张老师说,分科制是有弊端的,它切断了学科联系。语文和历史就是这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可以融合多种资源,可以整合来讲。看到流行的主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模块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统整项目教学,诸多的案例,无不告诉我们,教学活水从课程设计而来。反观我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应该重新打破年级限制,整体关照7--9年级的语文六册教材,进行一个整体的关照,再明确教学重难点,从而从单元教学出发,重新设定我的课程设。可能很多地区的老师已经做完了这个工作,我远远落在了后面。我还在慢慢摸索的路上,我行得很慢,但我不放弃!

3、教学活水从优化教学链而来

当了很多年的老师,真的很惭愧,自己对教学理论方面读的书不多,N师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开始把阅读领域的触须深入了教学这一块。张老师提到了优化教学链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传统的教学就是备课-上课-改卷。未来的教育更应该是资源整合-知识分析-释疑-沟通-诊断-规划。这又是一波活水,注入了我的教学之湖。我想,教学活水从优化教学链而来。如何优化,优化什么,这些都是我所未知的领域,有人曾说,你的下一本阅读书目藏在你正在阅读的书中,我想说,我的下一个要学的知识藏在我今天的学习中。

【写在最后】

借用访谈中的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人内心的力量,开启心中的泉源,就像活水源头,源源不断。”宋代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持N师学习的理由,我想,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为了发现更好的教育,为了开启心中的泉源。


春日踏青 偶然一拍

你可能感兴趣的:(N4云访谈第六期 |源头活水从改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