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怎么解决在家没有学习氛围的世纪难题?

疫情期间,相信大家在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家里有父母给自己做饭,从房间走到饭厅也没几步路,比在学校方便多了;

家里也有洗衣机,不用自己手洗衣服;

晚上也没有晚自习;

节省了上下班的交通时间。

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家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尽管拥有很多时间,但就是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归咎为家里缺乏学习氛围。下面笔者仔细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一是场域(Field)的问题。

“场域”这个概念是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即“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简单来说,“场域”就是“家”这个地方包含了哪些因素影响你的行为。

举个例子,为什么学生都倾向于在图书馆学习,而不是宿舍?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图书馆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在笔耕不辍地学习,图书馆不允许吃东西,也不允许外放视频或者讲话。因此图书馆很是安静,你不学习的话会跟图书馆格格不入。

②图书馆里没有床,只有硬邦邦的木凳;目及之处都是书籍。

③图书馆的桌子是公用的,因此没有自己乱七八糟的东西,很是干净。

从上述可以看到,图书馆这个场域充满了有利于专注学习的元素。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效率自然会比在宿舍优胜一筹。


二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人毕竟是从众性动物,大多数人羞于做出一些鹤立鸡群的事情。而大多数人的从众选择其实是非常安全的,像考公务员就代表了铁饭碗;即便错了也是不丢人的,毕竟有那么多人陪你一起错。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从小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便是在校、在公司好好学习工作,在家好好休息。这样的观念会导致一种普遍现象,那便是转变在家状态时动力不足。

举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种行为。假期在家颓废,落下一堆的功课。在上学前一两天,甚至是前晚,到处借作业、抄作业。如果你在假期早早完成作业,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这样一来,即便你在放假初期有好好做作业的心,但是由于从众心理,自然而然会选择跟风。


三是缺乏最直接的刺激。

所谓“见贤思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不在说明这个道理:学习需要他者的刺激。于是,市场上有了各种打卡群,在校我们会约自习。

也许我们的脑海里曾经飘过“别人在好好奋斗,自己不应该落后”的想法,但由于这些人并没有在你的面前真正努力,因此这些想法并不能构成你振奋的动力。于是日复一日,假期结束。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

首先,构建场域。

这个场域不一定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一张书桌。我大学是在外地读的,中学期间每个星期都会回家。然而因为我没有自己的房间,甚至没有自己的书桌,所以回到家往往没有学习的动力。

这个学习空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点:

①目及之处的东西要尽可能少,特别是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②要跟家人说清楚,在你学习的阶段不要打扰你。

③当你进入学习空间时,如非必要,把手机放在学习空间之外的地方。

④桌面面向的位置最好不是床,最好是窗户,还可以放松一下眼睛疲劳。


其次,抵制从众心理。

我们要打破“在校好好学习,在家好好休息”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这里建议你不妨慎重打扮自己,包括穿着、妆容、头发。这样的行为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像是在家的状态,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工作状态。


最后,寻找直接的刺激。

关于这点,不妨使用timing这个督促人学习的软件,或者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直播学习。



*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期间怎么解决在家没有学习氛围的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