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想在我碰到什么大问题的时候,我才会决定开个号写点东西。我的公众号是这么来的,我的知乎号也是这么来的。

于是现在我也有号了。

作为一个学生,经历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可偏偏浏览过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于是所有“心得”在自己眼中都像是无病呻吟。于是我身边很多同学在忙碌的生活中密封自己的感受,宛如穿在他们身上的衬衫一样,虽然不合体,但也要把褶子藏在身后,好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在nine-nine-six的密集轰炸下,最后终于躺在自己宿舍的床上,却仍强撑眼皮发条辛劳过度的微博,再看看大家三天后就消失的朋友圈。每个人都关注着其他人,却也都只关注着自己。

好在我逃离了这种生活。只可惜这是一种狼狈的逃离,甚至有点逃难的意味。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一定有相伴而生的机会成本,更不要提我这种“半路出家”的鲁莽决定。于是,所有的不合适、矛盾和冲突都爆发在了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完课、看完paper、找不到数据,我也躺在了床上发起了呆。

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我曾经花费了许多时间剖析了自己的心情,挽救了快要堕落的自己。在那之后我也陆续发了一些乐评影评,颇为小众。而走上了学术道路之后,我也一直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的小想法。后来还建过自己的网站,却发现研究经历乏善可陈,于是荒废。

直到昨天的时候,我想,平常一些荒诞至极的观点,记录下来,无论是何种结果,我都能像区块链一样找到自己思想的演变,站在今天的角度窥探昨天的态度,然后感叹一声“年少无知”,痛恨自己年轻的时候果然太傻X。本身这种做法在公众号上也能做,但是前几天听Meissner讲课,深深地有感于他对于种种事情——哪怕是学术——的有效分割。那我想,不如把一些荒诞有趣的小发现,小观点放在这里。

或许这个号到最后和我的网站一样白白荒废,但是,至少在这个节点上,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