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的床头书

砳砳还在肚子里时,我就买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慢慢品读,开始选择的书全是国外的,《蒙特梭利》《卡尔威特的教育》《斯托夫人的教育》等,我还记得砳砳出生后去一周从医院回来,我每天握着他的小手指轻轻的重复,小指小指。就是在《卡尔威特的教育》里学的。

国外的书看了一圈,实在没什么看的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过现在知道,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偶然的事发生之前,我们的潜意识已排练了很久。

看到这本书,才发现我的局限:还是国人更懂国人,一味地追求西方理念也不一定辩证全面。那时,砳砳还在肚子里,我用两天上班时间,躲在茶水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认为我准备好了,特别期待砳砳的出生。

现在回顾只能微微一笑,育儿途中哪能几本书就解决问题的呢,月子里怎么照顾这个软乎乎的肉球的还历历在目:一会儿下面水,一会儿下面糊,一会儿上面水,一会儿上面糊。还好那时有了一本《西尔斯育儿百科》在床头。

接下来就是杂烩乱炖期了。砳砳四岁前,受《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影响巨大,每天都是蒙氏蒙氏蒙氏。也经常拖夫带娃去赶场各类工作坊培训课。

期间很多时间也看蒋佩蓉的《丰盈心态养孩子》,《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来》等散文,李跃儿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系列书。都是很不错的育儿书。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期间我看了《勇于管教》一书,里面大篇幅说明:特殊时期是可以打孩子的。对于育儿我当时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又没有一本书给出明确的界定说,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么处理过激行为。我还真按照里面的方法实践了两次。还好,及时的发现了问题赶紧修正过来。现在客观的总结起来,那本书是本坏书。可见选择一本书,有多么的重要。

以上这些书奠定了我坚实的理论基础,可现实中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比如两个孩子抢东西怎么处理,孩子一直哭哭啼啼怎么办,怎么引导孩子吃零食,怎么让孩子做家务,孩子打人或被打怎么处理等等。拥有了强大的育儿理论还是让生活鸡飞狗跳,孩子横眉冷对。才去又找更多的书。

砳砳四岁时,真正的遇见了云香的《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里面的一篇如何聆听孩子,让我终于醍醐灌顶,才知道原来聆听是要学习的。

如果说前面的书让我学会了说,这本书是真正让我学会听的。总之,这本书让我真正的学会了倾听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

以前不止一遍的说无条件的爱的概念,说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感觉不到砳砳对我的爱,甚至还感觉到他的敌意,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给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他也能感受到,所以他一直用无理取闹来取得我的关注,其实这哪是无理取闹呀,这就是接受有条件的爱的孩子做出的必然反馈。而这种爱整整伴随了砳砳四年。

学聆听孩子的过程中,也慢慢的聆听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自己的需求,亲子关系前所未有的和谐,彼此感受到的是永恒的爱,有情绪时也能相互包容给予爱,这大概就是育儿育己的最佳诠释吧。

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说这么多育儿道理,看看你将来能培养个什么天才来。

我只是想:只要孩子真正的发现他是他自己,他所做的事是他自己热爱又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就够了。这大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了。

我所做的是不打扰的陪伴,需要时的帮助,尽可能的相信他可以成为更好的人,无条件的接受他无论怎样都是我的孩子,唯一的规则是他不伤害自己、他人和环境。

至于他暂时的成绩好不好,能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能不能有个好工作等等问题在我这儿都已不是问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路上的床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