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种对抗无聊的积极方式——抄书


01

假期的最后一天,感觉很不舒服。

起床后就开始了,说话没有力气,浑身酸痛乏力,走不动路,情绪也很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神,确切地说,是什么事都懒得做。

我觉得自己也许是累了,或者是患了网上所说的“假期综合症”。

早早吃了午饭,打开电热毯就钻到被窝里,打算饱饱地睡一回。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三点多。仍然感觉不舒服,浑身懒洋洋的,像是踩了棉花,大脑也一片空白,不想做任何思考的那种。

翻了翻借来的书,又放下了,不想看;打开公众号,浏览了一下标题,没有一篇有点开的欲望;打开朋友圈,10秒不到就关了;点开视频APP,上下翻了翻,也很快关了。

靠着枕头坐在被窝里,发了一会儿呆。感觉实在无聊,只好起来,到书桌前坐着,电脑处于休眠休态,一键就可以唤醒,但是不想碰。从桌边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了几页,放下了,换了一本,又翻了几页,再放下。

目光落到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忽然就想起很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一位从城市住到乡下的人士,每日得闲时,便安安静静地做一件事——抄写沈从文的书。

文章描写的意境太美好,不由就产生了想法,空闲时也做做抄书的事,却一直没有实施。

此刻无聊意正浓,何不抄一抄书?

02

书架上那么多书,选哪一本好呢?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很经典,但不符合我那一刻的“口味”;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写得好,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可惜他辜负了张爱玲,先不抄;梁实秋的《有舍有得是人生》也不错,但不想抄。

思量再三,决定先抄周国平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周国平的散文大多在简洁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易懂的哲学道理,一直都很喜欢。

家里有现成的一大摞稿纸,那是早些时候为着抄写的目的准备的,刚好现在派上用场。

把书摊开,从第一篇开始,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像个刚习字的小学生那样开始了抄写。

看一句,抄一句。慢慢地,整个人就沉浸其中了,一时有物我两忘之感。

不知不觉,抄写了几个小时。因为要吃晚饭,才不得不中断一下。

意犹未尽,晚饭后又抄写了好久。

睡前揉着酸胀的手指,看着稿纸上的那些文字,只觉得好充实,好有成就感,之前的不舒服和无聊感早就不知所踪,

03

从古到今,抄书的事很常见。

古代有以抄书为生的职业,被称为“佣书”,是指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他们是文化知识传播、保存的重要媒介。当然,这是书籍匮乏的年代所特有的事,是为了书而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本文主要关心的是“为了抄而抄”的事例。

古文有《苏轼抄书》,作者南宋文学家陈鹄,出自《西塘集耆旧续闻》。

文章说的是苏东坡被贬谪居住在黄州时,司农朱载上经常登门拜访。

有一天,朱司农上门,侍者已通报了姓名,却好长时间不见苏东坡出来。

等了很久,苏东坡终于出来,表达了抱歉让客人久等之意,并解释说:“刚才作一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课,所以没能及时来接待你。”

朱司农请教“日课”是指什么?苏东坡答:“抄《汉书》。”

朱司农说:“凭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可以终身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 

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以后要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

朱司农按照苏东坡说的“请你试着列举标题一个字”去做,苏东坡应声便可背出几百字,并且一字不差。测试几次,都是如此。

朱司农佩服不已,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才啊!”

朱司农将此事告诉儿子新仲,并说:“苏东坡尚且如此勤奋,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奋读书吗?”

朱新仲又将此话用来教诲儿子朱辂。

鲁迅也喜爱抄书,抄过《康熙字典》《野菜谱》《释草小记》《唐诗叩弹录》《茶经》《耒耜经》《五木经》等书。

抄书的习惯让鲁迅受益匪浅,很多读过的书可以经久不忘;文章成就非凡,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书法也是一流的。

作家郑振铎也有抄书的经历,曾经抄过《古文观止》《文心雕龙》《史通》等。

04

抄书不但可以平心静气,而且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增强记忆,另外,还能练习写字。

本是为了打发无聊,没想到却有这么多好处。

选一本好书,闲时抄一抄,那些无趣的日子将变得充实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一种对抗无聊的积极方式——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