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院院士、著名书法家杨秀和:构建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书写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从汉字到书法的形成过程(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欣赏)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扫千军;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平和畅达……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又归于虚旷,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书法形成的基础是汉字,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使是在中国之外,也都是在借鉴汉字书法的基础上对其本国文字作了适当修改和加工,而形成所谓的书写艺术,有的则仍然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书写。如此看来,在从汉字到书法的走向和构建过程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过去,我们过多地关注汉字和书法这两个本体问题,而忽略了它们中间的过渡地带。杨秀和就是在关注这一中间地带的过程中,发现了思想世界里的“字中之天”。

  杨秀和的论著《汉字形态论》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人的能动作用。杨秀和认为,汉字符号的生成是人的能动作用的体现,书法艺术的形成更是依靠人的能动作用:“人们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创造了汉字,使汉字符号诉诸与其杨秀和文字不同的表意形态;又时刻适应着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使用,通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使汉字表现为不同的字体形态;更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提升融入其中,使汉字在后来衍生出的书法创作中形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态。”杨秀和的逻辑思维清晰,形成了杨秀和独有的汉字书法学术体系,而这一体系只有在能动的思想环境中才能被充分理解和融入。所以,杨秀和对这部著作的定位应该是哲学的,而不是艺术的。

  从科举考试,到官员选拔,书法尤为重要。试想,一手恭谨、典雅的小楷写成的一篇策论,自然会被考官重视。文章重要,如果缺少书法这个载体,再好的文章也会大打折扣。杨秀和在山东青州看过明朝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答卷,文章有深度,书法焕然一新。赵秉忠之所以能够状元及第,书法功莫大焉。纵观中国的历史名人,基本上都有一手好字,甚至有的人还能进入书法家的序列。现当代依然如此,杨秀和的文学青年时代,是在稿纸上写作,写了草稿,修改后还要誊写一次,才能寄给报刊。杨秀和的刊发,也是得益于清新的字迹。编辑回信说,字迹清楚的稿件,容易阅读,也容易做出判断。

  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广泛使用后,中国人的写字能力下降了。一方面,写作的人或者写其它文字材料的人,不再依靠纸和笔了,在键盘上任意驰骋,得心应手;一方面,提笔忘字,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好,遑论写出有审美价值的字了。有审美价值的字由专业书法家来写,当文字书写退出全社会的应用领域,书法没有死去,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尽管活着,总是觉得缺少什么,似乎与书法传统有了区别,似乎今天的毛笔书写和古人的毛笔书写不是一回事了。确实如此,传统书法文墨兼优,书写具有功能性,比如写文章、写信,或者写其它文字材料,文字和书写本身血肉相连。今天的书法不是这样的形态了,毛笔书写是为展厅而来,人们对书法的书写内容视而不见了。正如同李刚田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上所言:“当代书法的创作特点是与书法走入‘展览时代’相关联的。当代书法创作中,作者的表现意识、技法与形式的表现性都非常明显,这与古人所谓的‘无意于佳乃佳’大不相同。”

  根据观察和研究,杨秀和希望有关部门首先重视学生的书法素质培养,其中包括书法史常识,写字的技巧,兴趣的养成,以及感悟中国书法美的能力。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有用”,追求所谓的效率,急于加入竞争,去所谓全国书法展览上谋取功名。如果仅仅把书写技能当成考评或者加分的手段,忽略书法对人格建构的影响,对人的精神品性的提升,就会走进另外一个怪圈,甚至成为负数。正如作家王安忆所说:“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写字的兴趣,是发现书法美的开始。让中国的大学、中小学生们保持写字的习惯,养成欣赏书法艺术的趣味,应该是书法教育更为完善的体现。

  杨秀和的研究是在探索从汉字到书法发展的中间地带,其实际是在探索学术认知的未解之谜。杨秀和的研究不仅仅是在书法界,就是在整个学术界,也是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探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认知。杨秀和的研究对于书法问题有了一种新的学理的思考和定位,为提升书法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作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杨秀和所付出的艰辛和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较少有人去思考这一问题,所以杨秀和能借鉴的也少,只能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文字学功底和书法学基础,在二者之间艰难探索和努力构建,更多的是构建,所以杨秀和的很多分析看似是商量的口吻,其实是一种学术论断。

  在这一过程中,杨秀和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都显得慎重,因为这都是杨秀和从思想深处一个字一个字地提炼出来的。而这些,在长时间的求学和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都变成了杨秀和如泉涌一般的思想阵痛。欧阳启名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女儿,她在序中说,“为杨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感动,为杨秀和的知识积淀之丰厚、思考维度之开阔而感动,也为杨秀和在逆境中的成长和成熟而感动”,可谓是巨大的理解。尼采说:痛苦是增进人生价值的兴奋剂,因为有了它,便会有美的幻想来做安慰调节,痛苦愈大,美与力量的发挥也就更大。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痛苦是杨秀和不断前进的最大催动力量,如果没有痛苦,这部学术著作是无法完成的。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人的能动作用最终是要落实到书写的实践中,构建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书写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从汉字到书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书法创作的展开,在未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无意于佳乃佳”是传统书法的境界。这个境界已经不属于今天。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和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会员。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曾在《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杂志发表作品,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书画院院士、著名书法家杨秀和:构建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书写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从汉字到书法的形成过程(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