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的171天—146

2018-02-05 146天 如果我明天失业了,我能做什么

斜杠青年已经火了一段时间,是说,现在人的工作属性可以有多重,你可以将自己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只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的来,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有多个身份。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恋爱先生》里,程皓,就是一个所谓的斜杠青年:本职工作时牙医,兼职第二份的职业叫做,恋爱顾问。 

于是乎,我今天晚上闲下来想今天的写作主题的时候,我就想我上周密集见了很多朋友,我都反复在提及的有什么内容?后来认真想了想,除了一些共性的话题之外,我都在无意识当中提到了一句:如果有兼职的机会,有私活儿的话,找我。

我想了想,这可能并不是调侃。虽然朋友们都当作笑话一样,估计不会对我提到的事情上心,而我随口说的问题也可能只是为了打发一下年前的空闲。不过,细想起来,我的确在心底是有很明确,但是又很不愿直接面对、直接解决的“包袱”:如果我明天失业了,我能做什么?


来分步,由浅入深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步:初步提炼

我快速的把自己经过将近30年的成长积淀下来的一些经验、汇聚成的能力,在纸上写了写。大概可以写出来三个:1. 思维活跃,愿意对未知探索尝试,文化适应能力强;2.能说能写,语言天赋、谈判能力、精准描述相对比较出众;3. 心态健康向上、有自我缓解压力的本领。

除此之外,我再去想自己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十足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步:理性筛查

针对这三点,我在描述过程中寻求在自己潜意识之下的一些共性的特性。我发现,这三项都非能量化、描述的技能。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凡是不能量化呈现的,多半是并不“出彩”的。我思维有多活跃? 能说能写到什么地步?自我缓解压力是已经修身养性,出家修道了么?

所以回归到思维的原始分类,我发现,文科性的思维在我潜意识的思考方式中占据了太明显的上风。当然,这并不能加以褒贬的评述。

这中理性筛查之后的结论就是:并无亮眼的特性让自己能出类拔萃。

第三步:环境适配

大概扫描了自己目前并不是太有底气的一些特点。那这些特点究竟能否让自己和当下的环境适配起来呢? 

我迅速凭空想了想一些热门领域:

1.AI, 人工智能、区块链—— 纯理工类基础,完全玩儿不转,只能听概念;

2.健康、医疗、基因行业——从未触及,基本玩儿法都没概念,完全是旁观者;

3.互联网、分享平台——如果自己能切入,就是自己写东西、总结的经验上线;能看得到的,最多是能有幸成为“付费知识”里的一块。当然,现在还远没达到这个层次,看写东西的点击量就能看出来,我自己的自high,和能带一群人一起high是另个层面的能力。

4.投资,私募等—— 这算是我和的工作相关性比较大的了,然而自己始终觉得自己在门外晃悠,没有走到核心的领域。一是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二是也担心自己吃不了那个苦。

这四个是我脑海里闪现的最“热”的几个分支。可是,自己和它们能走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少?我和这些“热点”适配么?

想到这里,我才能发现自己一个可深入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去了解行业边界的模糊地带的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不断去从宏观层面去陈述行业的趋势和特性。然后,自己的价值就体现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往高端了说,可以说是咨询,往低端说,可以说是拉皮条。

而这个大方向上自己暂时走的没错,但是需要自己不断的用“斜杠青年”的思维,去丰富自己对一些关联度比较大的行业族的认知。最为关键是,对自己似懂非懂的技术,要看得到它们的未来和商业模式上的市场前景。

第四步:来,现实中打打脸

以上,是假设在一个虚幻的环境中想到的自己以一个深邃的“思考者”的形象做的猜想,好像逻辑还是有点清晰的。那回到现实来打打脸:

以现在的见闻和人际当中的覆盖面,缺乏技术侧牛人的“教导”,欠缺与投资人对话的投资思维,单靠以项目为维度的推进,还是无法让自己能爬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真的不是你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所以我的努力到底有没有价值,我积累的能力到底有没有市场可用性?我真得好好思索。我不想只是粘贴复制自己有限的能力,变换着不同的语言包装来穿梭在不同的商业主体之间。真正的干货到底有多少?自己想想,应该有个概念。 而我,竟然真的,在这个层面上,有些心虚。

第五步:结论

加入明天失业,我依然是迷茫。我可以再求职,但是热情和激情真的会逐渐褪去。我逐渐在丧失一些“主动选择”的机会,在面临越来越多“被动选择”的压力。残酷的是,更有可能是,你,并没有选择。


五步分析完,一阵凉意。这并不是一个玩笑,来打发时间,自己去找个时间做个兼职;这是一个正经事!这是一个绝对有价值的尝试和探索!如果明天我失业,我要怎么办?我需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答案,它才能给我的30岁带来最大程度的焦虑缓冲。


写给我的30岁:

1. 把时间利用起来,不仅仅是为来考一个CFA.  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要学者自己去做分析和事件关联,买个本儿,逐渐记录起来。为时还不晚,先试着做一些尝试。

2. 多主动性的去接触一些人。当然,作为交换价值,我的身份必须得到保障。所以这是我在本职工作上要上进的动力,思维要变,不能只是为来升职而升职,我要的是“升职光环”

3. 不要只想,明天我失业干什么了。要赶紧找到解决方案才是要紧的事情。

4. 时刻关注焦虑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并不断的矫正修复。我知道并不是有了第二职业就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究竟那个变化的痛点在当下产生在哪里,要自己给自己把把脉。

5. 你要懒惰到什么时候才肯罢休?是要懒惰到唉声叹气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岁之前的171天—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