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过去不恋,当下珍惜,未来不乱

闲来无事,读起了日本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从前几年开始,整理术悄然地在中国火起来,后来又陆续看到不少国内的“整理达人”开起了培训课程。近几年,中国整理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面,可谓是一大奇景。这个现象事实上和日本整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近藤麻理惠、英子和近藤典子这三个日本女人则是撬开中国了整理收纳市场的典型代表。

其中,作为一名日本的整理收纳咨询师,近藤麻理惠曾和奥巴马、普京、库克一起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5年影响世界的100人榜单,入选的原因有些意思,是因为她“特别会做家务”。乍一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近藤就是以她的整理术,扫完自己的屋,而后带着全世界的女人一起整理的收纳女王。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就总结了近藤麻理惠的整理理论。在我们看来,整理收纳这事很难,往往不知道从哪下手,可近藤说:

“留下令自己心动的物品,丢掉不心动的;接着,决定留下来的物品的固定位置,用完后一定要物归原位。整理要做到的也就是这两点而已。”

按照“怦然心动”的原则来对自己的物品做取舍,是近藤整理术的核心和最重要原则。所谓的怦然心动,并不单是“令人陶醉”“招人喜欢”“使人心跳加快”这类简单的魅力。朴素的设计传递出来的“安心感”、功能丰富的“便利性”、说不出的“融洽适合”,以及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才是名副其实的让人怦然心动的特点。这和谈恋爱、结婚的心动感觉其实是一样的,短期对一个人可能只是“好看”“喜欢”如此这样的感受,可一旦时间拉长,“我觉得舒服吗?幸福吗?”这样的问题才更为重要,选择物品和对象都要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作为参考。

对于心动的东西,我们除了要做好收纳之外,还可以在家里为它们打造“心动空间”,例如摆件、纪念品、明信片等,可以专门选择一个空间来进行设计和摆放,这样子每次看到也会觉得心花怒放。

在不心动的东西中,必需品是肯定不能扔的,如合约、印章、礼服等,但如果是必需品呢,则得考虑它们的实用功能,从设计、体验感等综合做决策。对于一些可以存在替代品的,那则可以直接舍弃。

对于舍弃,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执念,总觉得东西留着可能有用,甚至有些“恋物”情结。但这就像微信收藏夹里的文章,你收藏后再打开的频率实际上很低很低。如果前三个月你的使用次数为1,那后面三个月的使用次数其实也大概是如此。近藤麻理惠说,“最好是留着”是整理的大忌。因此,抛弃执着和不安,试一试扔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回归“怦然心动”的标准,勇敢地做出舍弃吧。

全书除了介绍一些实用的收纳技巧以外,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她的整理理念:过去的就不留恋,当下的学会珍惜和爱护,保持不杂乱,人生也会变得整洁和愉悦。

整理可以说是日本的国民文化。我思考过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整理,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日本本身流行清洁、细致、简朴的文化,这些我们可以从日本的街道卫生和垃圾分类这些细节看出。尤其是他们对厕所也是保持一尘不染,有公司老板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厕所,厕所的清洁程度也是用来判断主妇的勤劳和贤惠程度的标准之一。

第二,日本崇尚禅学,更注重内在美,即物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和耐用性,就如日本品牌无印良品一样,他们用天然的材质来制作物品,不追求包装,从使用细节上优化产品,他们代表着日本国民对细水流长的日常的追求,而不是一时的激情和享受。

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质,我在书中同样能够读出近藤麻理惠对整理这件事的仪式感。例如,她每天回家之后,会把钱包放在缀有粉色和黄色圆点花纹的白色棉质手帕上,并向钱包道谢:“今天辛苦了!”她在书中也主张读者:请对所有这些围绕在你身边的物品道一声谢,因为,你家里面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为了能让你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原来是这些东西在一直守护着我啊!”“拥有这些东西,我觉得好满足啊!”

感谢房子:双膝跪地,闭上眼睛,向房子致敬

这份真诚和珍视感,正是凸显了近藤麻理惠对整理的核心解释,即整理并不是单纯的留下还是扔掉的命题,而是一种让自己重新正视与物品之间关系并进行微调,从而创造更好生活的过程。

一旦理解了整理实际上如同一场修行,不仅是让我们在断舍离当中清晰地了解到家中物件的数量和种类,而且是让我们重新和物件建立和谐的关系,并通过掌握这些东西来更好把握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再大的房子,也不能从根本解决你生活的混乱与粗糙。问题不在物品,不在房子,而在于自己。

这本书最后一句话是:“整理之后,真正的人生开始了。”把整理当做一次认识自己、关照自己、珍惜当下的过程,开始你怦然心动的人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过去不恋,当下珍惜,未来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