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

看完之后,书评一拖再拖再再拖…直到都忘了结尾写的是什么…回头看了看,发现好像,似乎…没看懂……所以肖恩坠落后爸爸的反应究竟是???

封面

封面上印着大大的“Education”,但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放太多的注意力在教育上,更多的是爸爸所谓的信仰和偏执对他自身和周围家人产生的影响。

信仰本来是用来支撑自己的,但当它演变成一味的偏执和无知时,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称那为信仰。

一系列意外的发生,几乎都以爸爸那句“带回家,你母亲能处理的。”结束。就因为爸爸觉得上学、医院…都是政府的阴谋,他相信一切事情都能靠自家人解决,所以孩子们不用上学,受伤了不用去医院。甚至在爸爸看来,“爆炸,烧伤都是最高的精神荣誉,是上帝活生生的证明。”他甚至认为自己的毁容也是命中注定,是一种温柔的仁慈,为了让更多灵魂信奉上帝。

最后塔拉说的那段关于爸爸的话,“也许真正的悲剧在于,他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和哥哥的心中,正是因为他在其他时刻——成千上万的小戏剧和小危机——的反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就是那样的角色。让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摔下来,他会放手不管。我们会先死去。”

一个女儿这样说爸爸,该说是爸爸的失败?还是女儿的不幸?

不否认爸爸是爱孩子们的,当塔拉离家求学时,爸爸说无论她在哪里,他都会接她回家。只是,他的爱并没有战胜他那偏执的信仰,也并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真正的父爱。

塔拉写道,她想象中的父亲是“一位我渴望已久的守护者,一名想像出来的斗士,一个不会把我扔进暴风雪中的人,一个当我受了伤,能让我重新变得完整的人。”

倘若对父爱的感受不够切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美满的。但让人抑郁的是,就因为爸爸一个人的“专制”,塔拉失去的不仅仅是爸爸,妈妈在爸爸的影响下也一步步向爸爸靠近,直到最后完全放弃了科学,相信上帝和天使,相信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哥哥肖恩像是有双重人格,总在一通毫不留情的痛打以后,再懊恼的道歉,如此反复。姐姐奥黛丽,本想着向爸爸告发肖恩,最后却反过来说是塔拉煽动了她……就这样,塔拉渐渐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家人,除了泰勒。

读完才知道,为什么前面写着“献给泰勒”。不仅仅是因为泰勒勇敢地离开了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塔拉近乎是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只有泰勒是一直鼓励,陪伴她的。也是泰勒,让她真正有勇气做出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读完后再去回想这整个故事,才开始理解其中关于教育的意义。

于塔拉而言,是教育让她走出了大山,从进入杨百翰大学,到剑桥和哈佛大学学习,再到最后取得剑桥博士学位。这一路的经历,改变的不仅仅是距离和眼界,更多的是塔拉一步步重塑了自己对外界的认知,找到了自我内在的价值。不会再天真的觉得奴隶们比他们的主人更幸福,更自由。不会再因为自己露出一点皮肤就觉得自己像是whore……

体现在书中,是家里七个小孩不同的结局。三个离开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了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裂痕已经出现,而且越来越深。

某些东西,有些人梦寐以求,而我们却总容易在轻易获得以后就肆意浪费。我也是在毕业以后,才时不时怀念那段时光,只可惜,逝去的终将已经逝去。

总有人爱问一些譬如“读书有什么意义?学习有什么意义?”之类的问题。

我说不上来它们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只是它们能让你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从而思考更多。让你不至于局限在你周围的小世界,不至于让周围几个人就决定了你的三观,不至于让你就此止步不前。

生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明天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未来也永远是未知的。而读书、学习…它们能让你看到更多走得更远,有更多种可能,更让你过得更充实,生活得更有意义。

最后,附上塔拉的两句话: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的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我可以相信自己:我身上有着某种先知具有的东西,它不论男女,不分老少,是一种内在的、不可动摇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