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脱坯子

脱坯子也叫挖坯子、打土坯,地域不同叫法有差异也正常。土坯,顾名思义,用土做的块料,古老的建筑材料,用于盖房子、砌院墙、搭鸡窝、垒猪圈等等。由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直到今天,偏远落后地区仍在使用。

脱出晾晒的土坯

说制作简单,首先是需要的工具简单。铁锹、水桶、扁担一般谁家都有,不用制备,只需买一个坯模子,一把泥叶就可以了。其次是需要的场地也简单,只要相对平整足够大,能摆下百十来块坯子即可。第三原材料来源简单,无需购买、运输,黑土就在脚下,挖坑或刨土丘都可以取。最难的要数挑水和和泥,所以选择脱坯场地,应尽可能离水井近一些。

脱坯和用坯一般在春天,雨季来到之前,因为雨水是土坯的克星,砌成墙抹上墙皮,土坯才能得到保护。

1973年的春天,我已上小学五年级。(插播一段说明,要不前后文时间对不上。1968年秋季9月份上学,1970年9月该升三年级没升,多上一学期,因为秋季招生改春季了。1974年春季该升初中又没升,招生时间又改秋季了,再次多半年,五年制小学我上了六年。)书归正传。那年父亲单位要重修院墙,家属孩子们谁愿意脱坯子都行,1分2厘钱一块。学着别家大孩子的样,我和哥哥也行动起来。清晨起个大早,挖一大堆土,堆成圆台形,上面做个沿儿以备蓄水。别人是挑水,我哥俩挑不动,是抬水,一桶桶倒入蓄水坑,要水慢慢渗下,这叫阴泥,然后再去上学。中午放学回来赶紧吃饭,下午2:40上课,用这一个多小时,和泥、脱坯。

我已有盖凉房、抹房顶、垒兔子窝的和泥经验,主动当小工和泥、铲泥,哥哥当大师傅,手持泥叶摆好坯模子等待,大孩们一铁锹泥能装满铁制长方体坯模子,我需要铲两锹。

坯模子规格,1尺1寸5长,5寸5分宽,2寸高。换算成米制毫米单位大约是 380x185x66,宽度是长度的一半少5毫米,这是砌墙时留泥缝的需要。也别小瞅和泥和铲泥,不得要领死用劲可不行。阴好的泥用三齿抓捯开,洒上水,从底边入锹,反复铲起堆上,使泥达到软硬适中,筋道熟烂,脱出的坯才不裂纹,有韧性。铲泥时先用锹捯下一些,左翻起右传上,抽底入锹便可轻端起。

泥入模,先用泥叶压实四角和两长边,再抹平上面,然后提模,一块坯子脱出!

一堆泥正好用完,场地也铺满了,时间也快两点了。清点一下,60多块!洗手、洗脸,整整衣裤,高高兴兴去上学。

下午两节课后放学回来,先将坯立起,使其大面积受风,再去挖土、抬水、阴泥。经过日晒风吹的土坯已硬结,可以码垛了。做一个平整的基础,将坯子倾斜、留缝、立码。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层互咬、互压,避免坯垛因多米诺效应倒塌,当然每一层的端头也必须采取措施。留缝是为了通风快干。立码是为了搬运方便。

这些活做完赶紧清理场地,泥也阴好了,和泥、铲泥、脱坯下一循环开始,太阳落山之前又可以脱出60多块。

脱土坯大约进行了一个月,清点过数,尽有5千多块坯!比养兔子收益率大多了。

初中的时候农机厂要修院墙,川平爸爸是农机厂的,我与川平合伙参与一脱坯子。那里有自来水,大象牌铁锹也好用,还求工人叔叔给做了一把二齿抓,身体又长了两岁,力气也大多了,铲一锹泥也能装满一模子。宝林和他的俩位姐姐一伙,我俩每天打的土坯数,不比他姊妹仨少。

2016年,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家乡,和川平、宝林聚在一起,谈起这童年的小摇篮,又多喝了好几杯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回忆•脱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