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成长的战歌——从《雀斑公主》看青少年发展的自我同一性

看完细守田导演的《雀斑公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涵盖了女性成长、网络暴力、原生家庭等一系列社会议题。

在这部作品里我感受到了对于成长的梳理、对于人格的探讨,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些青少年来访者,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世界里挣扎,他们渴望被“看见”,却又担心不被理解。于是他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在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中,冷眼旁观的看着这个世界……

如何完成虚拟自我和现实本我的交锋,如何认清自己,认同自己、认同别人,这不仅是青少年也是很多成人都要面临的课题,让我们随着影片中的主角——铃(belle)一起来体会这个成长的过程吧!

虚拟与现实的世界

百度百科对于虚拟世界的解释是: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人类的意识潜能开发、或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联系、人们通过虚拟头盔和营养舱以意识的形式进入、类似于地球或宇宙的世界。

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它和现实世界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的主体就是“”。

影片中“U”的世界观设定是这样的,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照片,系统就会根据生物特征自动生成每个人的角色造型,然后再戴上特殊耳机,就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进入这个虚拟世界。铃便以belle(贝儿)的身份进入虚拟的U世界,系统为她量身打造了非常漂亮的造型,belle的外形与散发出来的气场却跟铃在现实中的平凡样貌,有着很大的差距。铃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误用了校花琉果的照片,直到她看见“贝儿”脸上那些跟自己一样的雀斑时,她才放下心来!

在U世界里,铃以belle的身份放声歌唱,但她歌唱的都是现实世界里自己的心声,在这个全世界拥有超过50亿用户的网络世界里,belle用尽全力“为自己而唱”,她的歌声震撼了整个U世界:“胆怯的清晨仿佛自己与世界就此分离来吧请大家跟我来迈着坚定的步伐听着心跳的指引向前随尽情随舞动的心脏向前发足跑过籍籍无名的当下……

胆怯的清晨坚定的步伐”我们看到了铃的“矛盾”心理。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型。因此,他们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出种种冲突和矛盾。他们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减少了,就像铃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是:不善交际,不爱说话,常常独来独往。

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Jung)在他的自传中也曾经提到:在中学时,荣格因为数学成绩不好,也曾陷入过深深的自卑之中,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产生过极大的挣扎和冲突。

不知道你的青少年阶段过得怎么样?当我回顾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一边憧憬着美好事情的发生,一边又觉得现实中的自己不够完美的女孩儿。

矛盾、迷惘、尴尬和无助。青春期的我们渴望着能有机会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向父母证明自己是独立的,有能力的;向同伴证明自己是值得结交的。但现实的种种要求和羁绊,我们便又常常会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于是一边怀疑,一边渴望。

于是虚拟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大家互相不认识,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我”可以放下戒备,去展示那个“藏”起来的“另一个我”。这也是当下几乎每个青少年都有的两个“我”,“现实中的我”,“网络中的我”。

当铃以belle的形象在U世界开口唱歌的时候,当铃穿上漂亮的衣服变成belle,站在舞台的中央,尽情展示自己出众的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天赋时,铃在U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情绪的宣泄口,也找到了了自信,实现了她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梦想。她展示出了自己内在的力量!

导演细田守说:“现实中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平平无奇,但实际上或许大家都拥有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自己。”

或许有一个能够在不同的世界大放光彩的自己居住在大家的心中,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在技术发展的加持下,世界将不断扩展,而世界中的人类可能性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延伸。所以也希望大家不要认定自己注定平平无奇,让自己能够大展身手的世界一定是存在的。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保存着这样的希望。

虚拟世界终究不是逃避之所探索自己接纳自己直面现实我们才能收获更为宽阔的人生

童年的经历与成长的疼痛

铃是一位高中女生,年幼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为了救出素不相识的女孩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女孩得救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她,目睹这一切的铃心中充满了疑问——是不是对母亲来说,一个陌生的孩子比她更重要?

她一直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母亲可以如此轻易地放弃和自己一同生活的人生?她不再歌唱,甚至不愿意讲话,不仅对周围的人,甚至对父亲,她都开始疏离,哪怕对于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忍的关心,她也敬而远之。她封闭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怀疑之中:或许自己不够好,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心理学上把童年创伤分为:期待性创伤、分离性创伤和忽视性创伤。

很显然铃属于分离性创伤。当铃最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离开了她,而且铃亲眼看到母亲的离去,这样的成长环境,让铃持续呆在安全感缺失和自我怀疑的状态里,为了保护自己,她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在潜意识里她非常害怕与人建立关系害怕再次受到分离性的伤害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时间或许会淡化曾经的痛苦但却很难改变痛苦在我们人格当中投下的这些阴影

如何才能走出阴影,疗愈童年创伤?首先你要看到创伤,并愿意去面对。

U世界为铃打开了一扇门,她看到了自己内在的一些力量,但此时的铃还不能把U世界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同一在一起,直到龙的出现。

U世界中,belle第一场万众瞩目的演唱会,因龙的意外闯入而被打断。龙因破坏了belle的演唱会,引起大家的愤怒,被虚拟世界中“正义”人士群起攻之,这些“正义”人士以有能让人现出真实身份的能力而试图成为U世界的“警察”。

U世界中被追打的龙究竟是谁?他又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了什么,才会在虚拟世界中如此暴躁?龙的出现引起了大家各种各样的猜测。

belle在与龙不多的接触中,感受到龙的脆弱,并看到了他身上的伤痕。同样经历过创伤的铃敏感的察觉到龙藏在怪物面孔下的悲伤,她意识到龙在现实世界中也许正遭遇着伤害。

龙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受到父亲残酷家庭暴力的少年惠,为了守护弟弟不被伤害,惠独自承受着父亲的暴力,面对惠父亲的暴力,一些帮助过惠的人总是对惠说:你要好好和爸爸沟通,我们已经跟爸爸说过了,他以后不会再打你们了。但父亲的暴力却从未停止过。这些让惠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不信任和敌意。于是他走进“U”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宣泄着对现实世界的愤怒和不满。

当铃了解到这些之后,她决定要帮助惠,但如何才能取得惠的信任呢?铃的小伙伴忍(忍的角色很像心理咨询师,他默默的关心着铃守护着铃,关键的时候又鼓励铃)告诉铃在U世界中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样一定能取得惠的信任,为了帮助惠,铃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之后终于决定让所有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这也意味着铃从内心接受了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铃还决定亲自前往东京去帮助他们。此时的铃坚定而有力量。

而她的这一决定,和妈妈当年的做法(去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儿)是一致的,铃童年创伤的疗愈开始了,在她作出决定的那一瞬间,她或许已经跟母亲和解,理解了母亲当时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步入河中的心情,铃迈出了新的一步。

铃带着自己积蓄的力量,带着父亲、家人和小伙伴的支持找到了惠,和惠一起完成了和惠父亲的对抗,在他们坚定无惧的目光中,惠的父亲终于放下了拳头。

铃在拯救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我成长,完成了自我救赎。

belle和铃——虚拟世界的“我”和现实世界的“我”完成了同一,原来我们的勇气,可以不只停留在网络的世界!

勇敢做自己

我是谁?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理想中的样子?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12~20左右的青少年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认同感,也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对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定义为“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从信赖的人那里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当铃选择在U世界暴露自己真实的身份时,她战胜了那个曾经迷茫的自己,她确定了“我”是谁,并获得了内在的自信。

当铃暴露出自己真实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时,许多观众也发出了会心的一笑:原来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

我们可以选择在网络上暂时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真实的世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正因为普通,当我们选择抗争、战斗的时候,才会更显的格外动人!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当中,网络的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也承载了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许多期待和梦想。只有让虚拟世界展现出来的勇气回归到现实,直面现实,接纳自我,我们才能更自信,更自由!

《雀斑公主》更像是一部青少年成长的战歌,打败魔法,勇敢做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与成长的战歌——从《雀斑公主》看青少年发展的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