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与幸福人生》讲座笔记

音乐何须懂

音乐,绘画,文学三种比较常见的艺术形式,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文学是语言(语言是符号。音乐没有视觉性没有语义性的,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和思想概念,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

音乐可以懂

理解音乐靠联觉。联觉人人有。
音乐中高音,低音,节奏慢,节奏快,音响强,紧张度,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人会与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做联想,从而对音乐有了理解和共鸣。
作曲者写的明确,听众就能有感觉,比如野蜂飞舞。你写的不明确,用户就懂不了。

音乐理解何须正确

矛盾总是能产生新的认知,那我们现在发现了一对矛盾:音乐到底能不能听懂?音乐听不懂?又能大概懂?
具象的内容是听不出来,古典音乐解说都是编的,连标题好多都是编的,比如月光奏鸣曲。
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是主观的,模糊的,多样的,这是由联觉这种机制决定的。
然后理解的不同正是这个艺术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听众,甚至连不同演奏家都是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就像是生活本身。每个人理解也都是不同的。

为什么要听经典音乐?

为什么仅有通俗音乐是不够的?就像生活中不能仅有可乐。
不同的艺术,满足不同的需要。
一部分人喜欢,简单,鲜明,柔和,大部分是小孩。比如软饮料
一部分人喜欢,复杂,微妙,强烈,大部分是老人。比如酒。咖啡,茶。

从国民的幸福谈音乐鉴赏

音乐是人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素质能力+需要。
很多时候两口子吵架,是因为大家对于感性品质的要求不同,价值观会发生严重分歧。我们对于设计的价值有分歧,对于美的价值有分歧,有些人只注重实用性,但是感性品质要求高的人,还会在意美。所以家庭装修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这是两种价值观的集中碰撞。

完善的人:不光要拥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素质(理性素质:逻辑清晰,思维敏捷,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质(感性素质:感受敏锐,体验细腻,需要丰富)。

感觉太麻木,使我们失去了本来有可能体验到的幸福生活。
不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就难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感性质量高,也是产品的优势。

小康时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感性素质关乎生死存亡。
如果我们的国民感性素质低,我们不愿意为了感性需求买单,那我们永远无法做出好的产品。
如果不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那我们国民素质结构,是无法支持知识创新型的企业生存的。

感性文明的提升需要艺术教育来实现。
所以我们听音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鉴赏与幸福人生》讲座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