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30块,你为何买茶不买书

和朋友聊天,讲到买书,中国的书其实真便宜,很多好书,都是20-30多元,都不够买一杯奶茶;外国的书,也是20-30,但就从¥变成了$。也就是看一本外文书,一般是得花个一百多元。

席间,朋友想到自己买书的经历,说了一句:

“花120买了本《非对称风险》原版书,心疼死了”。

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吃饭的话,你咋不觉得120贵呢,甚至还觉得便宜呢。

的确,这是很多人的现状。要么没有读书习惯,要么就是觉得书很贵。

凭良心讲,30元,你能买啥呢?奶茶,咖啡,蛋糕,还是炒牛河?反正爆款奶茶都得32.

不管有无受过教育,都知道书的价值肯定比奶茶的高,但是很多人宁愿选择买奶茶都不选择买书。其中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就是贵。

我过去以为,这个「贵」是字面上的贵。但我观察自己和别人发现,这个贵,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奶茶带给你的是即时反馈,1秒知冷暖,5秒知口感,10秒知回购。一口喝下去,冰冰的奶盖伴着珍珠芋圆进入你的口腔,通过喉咙到达心脏,那叫一个透心凉。你获得了大大的满足感,这个过程中头脑释放了大量多巴胺。是快感:爽!就是它了。

但相比看书,释放多巴胺就成了难事,更别提大量了。一本非虚构类书,一本非虚构类好书,它注定是不容易被读懂的。

首先,你得花时间:奶茶哪怕你慢慢尝,30分钟完事了;但书,你能30分钟看完?30个小时?比较能专注的,30天才算是真看完;当然,很多人看了3年依然停留在前10页,特别是英文版,伴随着上面很多个单词翻译。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其次你得花精力。这个过程,伴随着各种烧脑,挣扎,甚至不理解,或者是理解后的哀叹,脑细胞不知死多少。例如上周,我终于在买了书的3-4年后,把《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第一次的完整的看完了。

这本书出版没多久我就买了,但我每次都是看一两章就去看别的事情了。直到共读计划的实施,我再次从书架上找到这本尘封的书。并且这次我做了个决定,从头看到尾,不管之前有没看过的,重新看。

于是这件事,我做了5天。当然当中有很多的挣扎,有很多事,有很多诱惑,但总算赶在昨晚看完了。真的是一件大事。

而这之前,我还先用两天时间完了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所以看这本书,进入状态会容易一些。

这两本书在一周内看完,不是仅仅看,还是做了很多的笔记,经历了很多的啊哈时刻。会有不舒服,会有沮丧,但更多是觉得脑子更干净清爽了,甚至对何谓「心智的力量」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不得不说,上周的思考是我人生中密度很高的一次。

你以为这就完了么?

还没!

合上书,你得思考自己的行动,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能否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否则读来干嘛呢,拍照发朋友圈么?那书店现拍现拍不用买了啊。

最终的这个改变,虽然来得很迟,但是当改变发生的那一刻,你的大脑释放的,是内啡肽,这是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和多巴胺的快感两码事。内啡肽虽能让人感到长久的幸福,但终究追求的人不多。

同样是30元,人群的99.99%选择了奶茶,只因「看书」这件事意味着太多的付出了。

这个「贵」,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进而,这个“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缺乏耐心的,无法等到书看完,更别说践行了,所以无法看到一个书中描绘的另一个世界。

如何培养一个小孩子的耐心?笑来老师建议,养植物,而非小动物。因为小动物会给即时反馈,而植物给予的反馈需要时间,只能耐心等待。

把一本书看完,把一本看不懂的书看完;

看完一遍,看多一遍,甚至多遍;

思考后行动,行动中思考。

比养植物更需要耐心,更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当你能将买书看书,做到和买茶喝茶茶一样自然时,才可能踏上「长期主义」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样是30块,你为何买茶不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