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志·梦溪笔谈】范仲淹饥荒之年大肆宴游、大兴土木却获赞

       

网图侵删

        宋皇佑二年,吴中地区发生了大饥荒。百姓流亡迁徙,饿殍满地。

        当时,范仲淹主政浙西,除了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等常规手段来赈济灾民外,他还采用了三种非常规的手段:

        一、鼓励民间大办赛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就很丰富。有钱塘江可供大家龙舟竞渡、弄潮夸能;有西湖可供大家荡舟碧波,吟赏烟霞。

        范仲淹因地制宜,利用吴中百姓喜欢竞渡的特点,范仲淹积极鼓励民间举办各种各样的竞渡活动。作为一方首脑,除带头观赛外,还常常出游宴饮于西湖之上。

        杭州的百姓被范仲淹组织起来了,带动起来了!自春天到夏天,杭州的老百姓们一直在追随太守的脚步大规模地观赛,大规模地出游,尽情玩赏,恣意欢乐。

        二、鼓励寺院大兴土木。

        杭州百姓喜好礼佛,因而境内佛寺众多,如灵隐寺、济慈寺、圣因寺等。

      利用杭州这一特点,范仲淹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为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都开始大建佛寺,大兴土木,工程繁多,规模宏大。

        三、大搞政府工程建设。

        针对政府粮仓、馆舍相对陈旧、需要修缮的问题,范仲淹开始大搞政府工程建设。每天雇佣一千多个民众,大肆翻修官府的诸多粮仓,翻建各级政府官吏馆舍,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范仲淹在大荒之年大办竞渡赛事、频繁出游宴饮,大兴土木工程,被相关的监察机关给弹劾了。 

  面对弹劾,范仲淹草拟奏章,为自己申述:“之所以要饮宴游乐和兴造房舍,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相信大家看到这儿也懵了吧!这样做是为了救灾?这样做真能救灾吗?且听听范仲淹的解释: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以达到几万人。”

        范仲淹还挺自信地说:“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做法更好的了。”

        哦!是这样啊!那最终救灾的结果有没有如范仲淹所说的那样呢?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样看起来,范仲淹救灾的效果是非常的好!

        这种独特的超越常规的救灾方式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成为范例,影响深远。《梦溪笔谈》里记载:“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因此,沈括先生由衷地称赞到:“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实在是先生的功绩。”

沈括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范仲淹超于常规的救灾之举实在高明:发展旅游,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完善市政,一举多得,事半功倍。他有着执政者所需的过人智慧和超强能力。

        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范仲淹的这种救灾方式实在是一种善举:不仅让灾民们免于饥馁、流亡,还让灾民们活得体面、尊严。他有着执政者所需的仁慈之心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范仲淹心系百姓,智慧超群,不愧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为他点赞!

范仲淹剧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日志·梦溪笔谈】范仲淹饥荒之年大肆宴游、大兴土木却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