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深处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孤独深处》,那应该是前年,听了喜马拉雅上宋宇的《报刊选读》,急切的想读一读一个叫做《北京折叠》的短篇小说,后来就买了《孤独深处》,挺不错的,可以推荐,不过今天聊的《孤独深处》,不是科幻,不是小说,而是城市。

      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孤独了呢?当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时候。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呢?那一次和小朋友玩打电话的游戏,我用右手比划个6的姿势放在耳边,而小朋友直接把巴掌放在脸上……。越长大越孤单,在等地铁时,每个人都在专注手机,在地铁上每个人在专注手机,在景点每个人拿出手机拍照,在用餐时,每个人右手筷子,左手手机。拿起手机,我拥有整个世界,放下手机,整个世界都是空荡的。我知道手机屏幕对眼睛不好,我知道手机辐射对身体不好,就像抽烟的人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一样,大家都玩,我不玩多不合群。而我们,离虚拟世界越近,离现实世界越远,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所谓的不存在现实和虚拟的“理论”,为虚拟世界侵蚀现实世界而辩解。可是,虚拟就是虚拟,现实就是现实。

      用隔板隔开的客厅。三室一厅的房间,有一个主卧和两个次卧,把客厅隔成三个小房间,然后租出去收房租,城市里大多是这种情况,我毕业的时候住的就是用隔板隔开的客厅这种房间。房间很狭小,转转身都要挪动不少东西,房间里有一张床,一个小桌子和一个空调,租下来只是因为便宜,房租750不含水电。左边一个是上班族,整天玩游戏到深夜两点,右边是一家三口挤在里面,妻子怀孕,丈夫专程照顾,好像没有职业,两岁的小男孩整天哭闹。这就是我刚毕业面临的境遇,不算很差,我相信很多的年轻人面临的比我糟糕很多的情况,可是越到深夜,越感孤独,特别是对于有理想的人--思考最多的莫过于,我将何去何从?偌大的城市竟然容不下自己,这,并不矫情。

      “月光族”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万恶的支付宝推出了“花呗”,往往是这个月提前花了下个月的工资,成了花未来的钱了。不愿意受委屈,不愿意花父母的钱,房子买不起,看到新品发布立马买,这些成了九零后的标签。似乎很潇洒,但是消费观念确实令人担心,也许你会不屑。当“裸贷”事情曝光后,很多人唏嘘现在的女大学生拜金,上了那么多年学,连利率都不会算,叹服对自己贞洁的不在乎。消费观念改变了确实是好事,但是,负债累累,大肆宣扬“这月买,下月还”的观念还是令人难以接受。当父母向你要钱,当女朋友向你要钱,而自己“囊中羞涩”时,才是最孤独的时候吧。

    也许,“理想”、“情怀”、“愿望”是老板才会和你谈论的话题,每当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满腔热血而得不到重用,那个时候足以让你孤独到流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想证明自己,实现自己价值,因此,每一个人都想要一个机会。我依旧认为,现在社会格局是,博士搞理论研究,顶层设计,硕士搞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本科生负责实际操作,这是现在社会的状况。那大专生呢?高中生呢?我不知道啊,我又不接触那些人。然而,你发现这个搞技术的硕士真渣,而老板让他搞技术,那个搞理论研究的博士真水,而老板让他做顶层设计。也许是真渣真水,但是换做你是老板也会这样做,你要记住,老板错的概率很小。不平、不忿只会让你更加孤独,唯一正确方式就是学习,充实自己,跳跃等级很难,但,不是不可能。

      现在,社会的领导层是七零后,八零后刚过上稳定的生活,九零后是实实在在这个社会付出的人,九零后是第一线劳动力。公司职员、销售人员、餐饮服务员、军人、医生,连教师都是九零后打头阵。白天在个自的岗位上值守,夜里去酒吧、夜市、餐馆狂欢,回到出租屋,歪在屋里睡觉,等着明天的到来。我一直认为,字典里有一个词非常可怕--每天。每天等公交,挤地铁,每天去上班,每天排队打饭,每天加班,每天做一样的事情。就像是等待着死亡一样,每天的日子都波澜不惊,没有新鲜,所以孤独。

      所以,孤独的人啊,放下手机,捡起梦想,拾起书本,攒点钱,出去看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