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晨学记道德经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大道的完美好像有欠缺,但运营施展的作用不会衰败;大道的充实好像很空虚,但运营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大道的直捷好像很曲折,大道的灵巧好像很笨拙,大道的善辩好像很不善言辞。运动可以消解行为体的寒凝僵结,守静又可以消去行为体因运动而产生的热浊。谐和稳态是天下动荡摇摆所围绕的中心。

那我们该怎么摆脱浮躁呢?我觉得《道德经》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守静笃,这个静,不是说没有任何声音的安静,而是清静,就是不起妄念。老子认为,外界一切连接都是内心的投射,改变内心,就能改变看到的世界。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就叫“静为躁君”。

静心才能生慧,心静才能悟理。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这就是“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大事且能静气之人,面对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在浮躁的社会,一定是心静者胜。

静气不是软弱,不是消沉。静是为了更好的动,静时洞察一切,谋定全局,找到对手的弱点,进而动若脱兔,气势如虹,令你无往而不利。

在生活中,面对尘世的污浊和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这是守静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只有守静,幸福快乐的种子才会在心田生根、萌芽、绽放。

做到清静无为才可以统率天下,静心才能生慧,心静才能悟理。清静,就是不起妄念。外界一切连接都是内心的投射,改变内心,就能改变看到的世界。

参透道理 事上起修,大直若屈,屈则全;大巧若拙,拙心安;大辩若讷,讷是慧;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内在有一个相同的共性,就是“静”,心灵始终保持虚和静至极笃定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4.22晨学记道德经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