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戴高乐领导力与大变局时代的启示

——· 本书金句 ·——

1.  解决不确定性需要远见,而远见源于本能和灵感,这两者相加会使人与自然撞击出火花,从而带来创造力。

2. 人们想念煤油灯的柔光,帆船在海上漂流的美景和水手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但这又说明什么呢?世界上是没有一项有效的政策是可以离开现实生活的。

3. 台风只让有准备的“猪”成为“飞猪”。

4. 如果说远见的确立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它源于一种教育、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抑或一种文化传统,那么,远见的坚守则是领导者的使命感和智慧的体现,是领导者面临各种艰难困苦时的定力,不断吸引众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

5.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

6. 在企业生活中,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家,即便他拥有高明的远见,诱人的商业模式或领先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落地实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企业家也只能称为梦想家。

7. 上帝的苹果为我们驱逐了无知,牛顿的苹果为我们驱逐了愚昧,而乔布斯的苹果为我们赶走了无聊。

8.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人物,而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其矢志以求的结果。

今天带你了解的这本新书名为《远见:戴高乐领导力与大变局时代的启示》

由书名便可拆解得知,这是一本解读“远见”与“领导力”的作品,而立足点正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忐忑不已却难以破局的“大变局时代”——

为何用“大变局时代”来定义如今的世界呢?首先,如今的世界是个“去中心化”的世界,技术的进步和科学与伦理的冲突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忐忑不安。

其次,科技的迅猛发展固然带来了诸多便捷,可不确定性也相伴而生——基因工程使健康和永生不再遥远、马斯克把人类的星际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这些新技术前,人们并不总是激动兴奋的,而是越来越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感到担忧,渴望预见变化,从而走着正确的方向。

当然,更值得在此时提一提的,还有已持续两年有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所造成的全球2亿多人感染、近500万人死亡的残酷现实,不仅对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样对世界政治、经济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打击。

在这种打击下,人们看到的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是全球化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感慨:过去的世界回不去了,新的世界看不懂了。

在这样的时代,尤其需要非凡的远见卓识、在变局中寻找破局力量的定力与启示!

那么,本书又为何以法国领导人戴高乐为立足点呢?大概很多人尚不了解这位伟人与我国极深的渊源——

首先,他是助力建国初期的我国与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领导人:

20世纪60年代初,戴高乐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认新中国,使法兰西成为西方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大国。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说承认新中国就是承认这个世界的现状,更明确预言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再次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其次,他是逝世时在我国被降半旗哀悼的唯一西方国家领导人:

在他逝世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和外交部三地共同降半旗,向他致以深切哀悼。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为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下半旗志哀。

在中国贫穷落后并遭受美苏两霸封锁孤立时预见中国的崛起、为中国人民打开通向西方世界的大门……由戴高乐将军开创的中法关系,不仅是新中国最早与西方国家建立的正常的国与国交往关系,也为世界不同政治制度国家间的合作树立了典范,并在实质意义上拉开了战后多极世界的帷幕!

此外,在法兰西历史上,他也多次凭借自己的远见,在高屋建瓴的历史观下对瞬息万变的历史机遇勇敢决断,创造奇迹。

在《远见:戴高乐领导力与大变局时代的启示》一书中,前资深外交官徐波以史实为依据,从戴高乐的远见入手,深刻分析了戴高乐领导力学的丰富内涵,并结合我国知名企业家任正非、雷军等的实践活动,为大家解读远见领导力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为远见改变世界、远见的确立、远见的分享、远见与权威确立、远见的影响力营销、远见的执行力、远见的创新思想穿透力、领导者远见能力的培养。

远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便择其精华,从戴高乐领导力在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远见影响力指导下中国企业家的创举两方面,为你讲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戴高乐两次挽救法兰西命运与任正非:“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的誓言

咱们先来说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戴高乐。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曾说,今天法国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戴高乐将军。如果没有戴高乐这种远见,法国的历史就会重写,法国不仅会在二战中蒙受战败的耻辱,在今天世界地缘政治中也极有可能降为二流国家,或沦为一个没有话语权的国家。

法国电视台曾做了一项“法国十大伟人榜”的评选活动,戴高乐力压拿破仑、雨果等人,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法兰西历史第一人。

这些褒奖和荣誉,均实至名归!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政治家能在一生中挽救一次国家命运已属罕见,能两次挽救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戴高乐就是这样一个人——两次在法兰西民族的至暗时刻力挽狂澜。

1930年9月3日,一向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两国因德军占领波兰而被迫对德宣战,但随后有半年宣而不战,史称“奇怪战争”。1940年5月,在与纳粹德国的对阵中,英法联军屡战屡败,并于26日从敦刻尔克撤退。至6月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向纳粹德国投降,并得到了法国政界和民众的“广泛支持”——法军输得太惨和战争的残酷,让法国社会上下都心甘情愿通过当德国人的亡国奴而“苟且偷安”。

此时,临时准将戴高乐将军却选择了“众叛亲离”,一个人举起反抗纳粹德国侵略的旗帜。

1940年6月17日,他只身飞赴伦敦,第二天在BBC发表了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明确告诉法国人民“法国输掉的仅是一场战役,法国没有输掉战争”。他告诉法国记者莫里斯·舒曼,希特勒的战争野心必然导致他占领英国和苏联,而对英苏的进攻必然会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苏联甚至会先于美国,而德国进攻苏联之日就是德国失败之时。而此时的法国,只要选择站在正确的历史一边,就是赢家,法国参与抵抗纳粹德国的多数和力量多寡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法国一定要参与如此历史进程。

要知道,戴高乐讲这番话时,法国刚刚沦陷,整个欧洲战场形势一边倒,德国处于绝对优势,斯大林与希特勒签有苏德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而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并向选民保证他绝对不会让美国卷入这场欧洲大战。

戴高乐的说法,在外人看来就是痴人说梦。

然而,历史就如同按照戴高乐写的剧本一样在发展。

首先,苏联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如同戴高乐判断的那样,希特勒放弃攻打英国,转而发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其后,美国也加入战争。在希特勒对苏联全面开战的半年后,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希特勒向美国宣战,德美正式进入交战状态……

戴高乐的一切预言都变成了现实。仅仅四年后,巴黎获得解放。当戴高乐行进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时,200万法国群众沿街欢呼“解放者”戴高乐将军的名字。

戴高乐的远见,不仅使其追随者在迷茫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更使法国避免了像意大利一样可悲的下场,从而成为一个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受世人尊敬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世界大国。

除了本次坚持抵抗,在20世纪5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危机时期,戴高乐再次出手,正确预判形势——在对阿尔及利亚内战可能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与宪政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法国国际形象损失进行了综合考虑后,他决定割舍这一殖民地,哪怕它一直是很多法国民众心中“法国的一部分”。

做出决定后,戴高乐勇敢地对那些要不惜任何代价将阿尔及利亚留在法国的极端分子说了“不”,即使遭受军方政变及其多次有组织的军事谋杀也在所不惜!

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做对了,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方向和军事战略,再次将法国从战争的泥沼中拯救出来。

看了以上两件事,是不是觉得心潮澎湃?其实,同样的远见与坚守,在中国企业家身上也并不罕见,接下来,咱们就讲讲华为任正非的故事。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注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此时的任正非,背负200万债款,带着父母、弟弟、妹妹住在深圳棚屋里,苦不堪言。

他找朋友凑了2.1万元创建华为——寓意“中华有为”。

然而,华为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历经艰辛。

最初,员工仅50余人,办公室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任正非与所有员工的吃住都在里面,累了在床垫上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后来华为的“床垫文化”。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任正非站在五楼会议室的窗前对全体员工说:

“研发成功,华为发展;研发失败,我从楼上跳下去!”

此时任正非的这番誓言,是不是和戴高乐在法国沦陷不到两周时对记者说法国不久就会赢得战争胜利一样,让人充满怀疑?没错,华为的员工也感到匪夷所思!

然而,华为硬是凭着坚忍不拔的努力,在创业不到30年就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5G设备制造商,强大到遭到美国的忌惮和残酷打压!

今天,当我们看到华为已成为全球5G通信领域不容置疑的世界领袖时,千万不要忘了——华为基因中的苦难文化,这种由苦难撑起来的韧性精神,注定让它成为一株在白热化国际竞争中依然保持骨气的青松。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华为还处在创业伊始阶段,任正非就告诉团队,华为要成为与爱立信、诺基亚旗鼓相当的世界级电讯企业。他很早就敏锐且富有远见地意识到改变中国通信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的必要性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由此立下“技术创业”的华为企业基因。

这就是远见的力量!


第二部分:戴高乐打开法国与中国交往的大门与雷军:风口上的“飞猪理论”

两个国家的建交一向是值得在历史上记录一笔的大事,那么,作为西方大国之一,率先决定与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建交,有需要怎样的魄力及远见呢?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这在中法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其在西方世界所引起的反响,不亚于一次“外交核爆炸”——

1964年的世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和对峙的两极世界,世界处于冷战时期,两国都想牢牢控制属于自己阵营的国家。所以,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超越了意识形态,得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但戴高乐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自主外交精神。戴高乐认为,承认新中国就是承认中国的历史,就是要在历史长河中看事物的发展趋势。国与国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国家利益关系,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的利益选择。

法国率先承认新中国,不仅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联邦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也使美国政府更加意识到承认新中国的必要性,从而促成了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和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旨在建交的《上海公报》。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这是西方大国元首第一次访华。

1975年,邓小平副总理访法,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

此外,法国还是与我国第一个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第一个签订航空运输协定、第一个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第一个互设文化中心的西方大国……

在内政外交的一次次重大历史时刻中,无人不被戴高乐的思想、专业、品格所折服。他总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能够对局势做出及时、准确的洞察和判断。

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成长,我们不难发现,戴高乐的远见领导力在中国优秀企业家中也有很好的运用,不少人在各种现实的不确定中找到发力点,成就事业,比如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

在中国创投界,雷军可谓家喻户晓,十多年来,小米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典型励志故事,而他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的“飞猪理论”,也早已成为中国企业家把握时势,顺势而为的座右铭。

2010年4月6日,雷军与其好友林斌、周光平、刘德、黎万强、黄江吉、洪峰六人煮了一锅小米粥,决定联合创办小米科技公司,重点打造智能手机品牌“小米”。

雷军作出这个人生最重要决定的核心理由是,他坚信移动互联网沟通时代已经到来。他认为,随着移动基站的普及、网速的提升,人类将从PC机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沟通的全新时代,在这样重要的时代变化中,必将产生一场人类沟通方式的革命,而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沟通的核心载体,必将成为未来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他在创业初期就曾预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沟通方式的革命必将对人类的工作、生活、出行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通信领域的产业革命。因此,移动互联网投资将是下一波全球产业的风口。

在雷军创业的2010年,中国全年手机产量才3000万部,虽然比2009年增长了35%,但还不到2019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89亿部的一成,不到2020年中国全国近9亿人手机用户的3%。

到了2020年,短短10年内,高达97%的中国消费者验证了雷军所预见的智能手机这一行业风口,其远见能力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由此可见,小米的创新奇迹和发展速度跟雷军的战略眼光不无关系,而非仅仅是时代的红利。

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世界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曾说,“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创建愿景,明确表达愿景和热情地拥有这种愿景,并将不懈努力使愿景得以实现”。纵观雷军创业史,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远见,才使雷军的“小米”生态链愿景由梦想变为现实。

好啦,这本《远见:戴高乐领导力与大变局时代的启示》就带你了解到这里。在过去的15分钟内,我跟你分享了远见及领导力的强大力量,介绍了法国伟人戴高乐及我国知名企业家任正非、雷军等人对远见的坚守与担当,浅谈了他们如何与其追随者分享远见、如何动员和感动追随者、如何树立领导者的权威,以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对领导者在军事、外交和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想有更多了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希望你也能从书中找寻破局的智慧与定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从而在大变局时代为你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寻找一种破局的启示或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见:戴高乐领导力与大变局时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