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情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小学生这个年纪订阅的杂志,里面大概是些文章、趣闻、小知识之类的,有三种,每个月一期。订阅的人不多,三种都订的更少,毕竟一个月下来钱也不少,那时的我缠着我爸非要三种都订下来,我也知道,并不是多么富裕的家庭,每个月莫名多出这么个开销爸妈不一定会认同。

    可是他们却同意了,从那以后到小学毕业,每个月我都会拿到订阅的书看。每次书发下来的时候,我都特别开心,不是在于老师点名上去讲台拿的那个过程,而是在于早早的写完作业,在房间里看书的过程,就好像自己有另一副身体在书本上描绘的那个世界里,那是我每个月最快乐的时光。大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吧,语文成绩就变成了我的强项,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记叙文也还算可以。

    五六年级的时候,偶然得知某个同学家里有一整套的《哈利波特》,那时候《死亡圣器》还没出来吧,除了那本,其余的都被我在课下时间一点一点的看完了,但凡有时间就看,还有一套《纳尼亚传奇》,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第一部的名字《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因为这名字实在是太有意思,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了。因为学校周围并没有书店,上下学都是父亲接送的,不太有几率接触到别的什么书,所以周六日或者寒暑假常常跑去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初中时,被同学带着看言情小说,也曾经迷了一段时间,此后再也不看了,看多了觉得总是那些个套路,太没意思。那时候风靡的是郭敬明、饶雪漫等人的小说,《最小说》成了很多人每月必买的书,可那时的我对这类书不太感兴趣,而是看起了恐怖小说。学校有家书店,基本上每天中午都要在那里泡一会儿,可是看着看着,恐怖小说也让我觉得都是套路了。

    初二开始看起了《盛开》《意林》《读者》《萌芽》里面的文章,第一次看《萌芽》的时候,最后一篇文章是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是连载的,就是这随手一翻,悬疑的世界向我打开了大门。每个月的《萌芽》,我都要先翻到最后一篇,但是时隔一个月,对我来说实在是种折磨。我开始在每周六的中午去一家远一点的书店,找那些悬疑类书架上的小说。

    第一次接触到东野圭吾,是他的《时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放学后》等,那时候《嫌疑人》是我的最爱,我不知道要怎么样的一种爱,才能让一个人为了保全另一个人如此牺牲自己。也是那时候开始接触动漫,迷上了《海贼王》。

    初三的暑假,提前看了那些高中必考的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就是在那时候看完的。高中时考名著的题目,便总能信手拈来,考前也不会再去看重点章节的概要或是题目了,因为那些章节早就在我脑海里了。那时候最喜欢的作者是东野圭吾和蔡骏,他们的书但凡长篇的都拿起来看。高中看的书不多,除了学习,更多的是用在了动漫和美剧上。

    大学时,因《达芬奇密码》而看了丹·布朗一系列的书,因《沙海》而看了三叔的《盗笔》《藏海花》,从此入了大坑!因《子不语》而看了达叔的《长歌行》,从此出一本买一本……以及各类悬疑恐怖电影和美剧。

    现在,看的书好像慢慢不止局限于悬疑类了,有时候是《重口味心理学》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时候是《月亮与六便士》和《看见》,有时候是《罗生门》和《人间失格》,还有近期在看的《冰与火之歌》和《卑鄙的圣人 曹操》,看书成了一种习惯,买书成了一种收藏爱好,即便这书看了,可是我喜欢,就会想着买下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