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掉进“圈套”:孩子痴迷动画片大揭晓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位6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临吃饭前,小男孩因为争抢玩具而把妹妹推倒在地,惹妹妹哭闹,接着还乱抛玩具。朋友坐在客厅批评孩子,但说着说着突然发火,把小男孩揪进了房间。

因为小男孩一边听他妈妈讲道理,一边还在偷瞄电视里的动画片,甚至在被妈妈严肃批评时,还随着动画片的情节嘻嘻笑……

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看动画片?

被大人看电视氛围的影响

根据美国公共政策中心2013年的一项调查,负责人Amy Bleakley公布了一个这样的结果:家里的大人每看电视一个小时,就会悄悄地导致这个家庭的孩子增加23分钟的电视观看时间。无论这个家庭的大人独自看还是跟孩子一起看,都导致同样的结果。这是一种从众效应,父母做了,孩子也学着做,甚至做得更多。所以那些成年人企图让孩子关门专心在房间里写作业,而他们大肆在客厅看电视,以为不会影响到孩子,这样的想法是愚蠢而幼稚的。

动画片制造商们抓住了“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就是人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有大缺口的爱心图案♡,“这是一个爱心”,儿子立即说:“不对”,然后把我手上的笔抓过去,在那个缺口上加了一划。然后心满意足地告诉我:“妈妈,这才是爱心。”因为他的认知经验告诉他,完满的线条才是一个爱心图案,有缺口的就不是一个爱心了。

动画片制造商们很好地利用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他们常常在一集动画片结束时,来个突然中断,引诱孩子们迫切地追下一集。例如,兔子妈妈还没回家时,大灰狼通过花言巧语诱骗了小兔子开门,把小兔子抓住了正要离开,这时兔妈妈在屏幕上出现了,但是动画片这一集也刚好结束了。孩子们很难受——小兔子到底被抓走了没有?兔妈妈能及时阻止吗?大灰狼会不会把小兔子吃了……孩子们在强烈的“蔡戈尼效应”的心理驱动下,迫切地追看了下一集……就这样,孩子们落在了“蔡戈尼效应”的心理圈套里面,最终难以自拔。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看懂了意思

我们常常以为,放大的图像、快速切换的镜头、很大的声音正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关键,但事实上成年人的电视剧也有这样的特点,但为什么孩子仅沉迷的是动画片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看得懂”。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个儿童节目叫《芝麻街》,非常成功,一度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上1亿名儿童的观看。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奇因此对《芝麻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发现,《芝麻街》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吉姆.亨森等天才设计者们抓住了儿童的心理,非常完美地控制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个诀窍就是——孩子们看懂了。而当孩子们在电视机前频繁地转移注意力时,往往是因为孩子们看不懂。


而孩子们看动画片,被动画片吸引的背后,是完全符合了儿童这个年龄特有的心智和思维特征——具体形象思维。简单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感,轻而易举地让孩子们产生“代入感”。难怪不少孩子常常在看完动画片后,把自己当成灰太狼或喜羊羊,还要模仿灰太狼烤羊肉,把自己的小玩伴烧伤。幼儿说经常说,父母们对孩子的说教也是同样的道理,听不懂,不仅别奢望孩子执行了,孩子连听进去的兴趣也没有。虽然这是题外话了。

难怪人们常常说,人生处处有圈套,我们躲避得精疲力尽,没想到孩子把自己主动送进去了……


(完)

垃圾动画片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孩子们中了三个“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知不觉掉进“圈套”:孩子痴迷动画片大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