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座九百米高的白色花岗岩峭壁,如一块巨大的刚切开的豆腐,冷酷而孤绝的袒露在那里。
而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辅助和防护工具的情况下,只靠着自己的肢体,成功登顶了这座从未以这种方式被征服的悬崖。
这就是《徒手攀岩》这部记录片所讲的故事。
影片的结尾,攀岩者艾利克斯疲惫又幸福地在峰顶徘徊着,和激动不已的好友们热烈拥抱,给心急如焚的女友打电话,他眺望着远处的峰峦和林海,听着爱人在那一头大笑大哭,脸上疲倦的皱纹里盛满了孩子一样明亮的笑容。
而之前四个小时的攀登,生死拉锯,命悬一线,似乎只是过眼云烟,虚惊一场。
故事在激情澎拜的BGM下告一段落,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happy ending,也总结不出人生哲理,熬不出心灵鸡汤,提炼不出成功学材料。
因为世上没有一种成功学,告诉你去走那条九死一生无法回头的路,耗尽所有力气,带上所有勇气,押上所有运气,只不过为了看一眼遥远的蔚蓝色的地平线;
而极大的概率,几乎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是:只听得命运的钟声敲响,而后你像一颗石子跌落,摔成一摊肉泥。
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保命要紧、留得青山在,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亿万条成功学定律的大前提。
我们作为猎奇的旁观者,看着艾利克斯那四个小时的生死一线,也会心潮起伏,热血澎湃,但最后胜利的果子——只是在峰顶上眺望远方,我们永远也品不出其中的味道,甚至会觉得平淡、乏味、得不偿失。
按照成本和收益比来核算,艾利克斯的惊世壮举,大概只是徒劳而已。
就像《老人与海》所讲的故事。那个老头在海上连遭横祸,又饿又累。惊涛骇浪淹不死他,嗜血的鲨鱼杀不死他,接连不断的失败和失望打不倒他。最后,他也只是带回一副用性命换来的鱼骨架逃出生天。
于是所有的人都嘲笑他,可怜他,才没有人要听他经历的传奇,没有人想知道他内心的大喜大悲,如海上狂风骤雨,而后又光风霁月,浪静风平。
在他的人生里,那么一点点胜利,一点点喜悦,都要倾尽全力豁出性命去争取,而最后,依旧是不可挽回的失败。
就是这样徒劳无功。
三、
艾利克斯在采访中说,只要继续徒手攀岩,迟早会面临失败。任何一个莫名其妙、微乎其微的失误都足以葬送这次攀登,以及整个生命。
摔死,对于徒手攀岩者,是必将降临的节日,是无可回避的宿命。
可是,艾利克斯做不到,去过懒散舒适的生活,去忘掉那些徒劳又危险的事。
就像那个打鱼的老头,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命运对他像海水一样苦涩无情。但是,第二天,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孤身一人回到海里。
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有的人,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几乎是一个注解,镌刻在那些背离成功学评价体系、义无反顾奔向原野和地平线的人的墓碑上。
他们的人生,必然要以悲剧收场。
但他们悲剧不是婉约词里的凄凄惨惨戚戚。
而是艾利克斯攀登的那座花岗岩峭壁,坚硬冷峻不可撼动;是让老人遍体伤痕又一无所获的那片海,狂暴无情又美轮美奂。
是斯巴达人在温泉关,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发出的地动山摇的怒吼;是普罗米修斯被缚在山巅,一边承受着三万年的苦痛,一边看着人间的点点星火。
四、
人生浩瀚如海,深不可测又广袤无边。
可有些人,偏要去穷尽它的深度,探寻它的极限。
他们的徒劳,眼下是街头巷尾的笑料,但以后未尝不是人类前行的路标。
他们的悲剧,当时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未来就是文明发展的基石。
猴子永远也不会做徒劳无功的事,更不会欣赏动人心魄的悲剧,所以它们只能永远在树丛里自鸣得意地荡来荡去。
我们凡夫俗子,一生中大概也有几次不可抑制的冲动吧,想要去渡最湍急的河,爬最险峻的山,走最孤绝的路,爱最不可能的人。
那个时刻,我们的心如同爆发森林大火。把天与地都烧成了玫瑰红,一道火线如同移动的地平线,燔山熠谷,势如海啸,非得焚尽一切,留下一地冷灰,方才罢了。
可我们都是大人了,我们活着,背负着,羁绊着。
我们不得不权衡利弊,不得不计算投入产出,不得不学会知轻重,看长远。
这些都不是坏事,这就是成年世界的规则,这就是成年人该有的样子。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世上还有一些人,像艾利克斯和捕鱼老人那样,远离赞美或嘲笑,如同地下岩浆,沉默地、不可阻挡地燃烧着,永远义无反顾,别无所求。
他们就是要登上自己应该去登的山,就是要渡过自己该去渡的海。
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高楼耸立,人潮翻滚,我们每日在此间跋涉,悲欢交集如地铁交错。但永远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心里的那座山,那片海,无论它是在此地,还是在远方。
我们是稳重得体的成年人,但我们知道世上有些人那么不一样地活着,于是,让我们也试试,保持身体离地半尺,保存心里一撮小火。等风来,等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