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云拜年”:写信的孩子多厉害,看看这两封信就明了

大年初一,意外收到姨妈发给我的外甥女的家书,被信里的内容感动了。

第一封信是写给妈妈,也就是我的表姐的,字迹工整、结构完整,建议跃然纸上。我读这封信,好像看见了表姐的模样。嗯,她妈妈的确是个急性子但很爱家庭的妈妈。

第二封信是写给爸爸,也就是我的表姐夫的。这几年表姐夫去了县里工作,给家里带来了挺大的影响。孩子不能够理解的那么多,但是却把希望爸爸调回市区的愿望在信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近,《囧妈》热播,两代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电影里显露无疑。

这个春节,注定大多数人都会窝在家里过年。很多人提到“云拜年”的方式。

看到外甥女这两封信,我只想说:为什么不利用春节让孩子给父母写封信“云拜年”呢?这才是缩减两代人代沟的最佳方式!

什么“家书抵万金”?

人们常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人们信息不畅,一封家书能够表达平安,给家人带来了慰藉。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中,就念过不少人写的家书。有战争中的两兄弟互相写的信,告诉现代人古代战争的清苦,也诉说了兄弟之情;有烈士林觉民牺牲前给爱人写的《与妻书》,其中的追求理想和疼惜爱妻的情谊感人至深。

而我最喜欢的家书合集,要数吴军老师的《态度》。

吴军曾经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后来曾经做过腾讯的副总裁。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梦华后来读了麻省理工大学,小女儿梦馨很有音乐天赋,很小就在钢琴方面获过奖。

吴军在《态度》一书的序言中道出了给孩子选择用电子邮件方式写信的理由:

我发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方式常常比面对面交流更有效,因为这避免了因不同意见而产生的争执。
由于写邮件时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写出的文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她们更容易接受我所写的建议,而不是我说的。

吴军写给孩子们的信,或者从生活琐事入手,或是谈论社会热点问题,两个女儿从中受益很多。

不仅仅是兄弟之间相互写信、夫妻之间相互写信、父母给孩子写信很有意义,孩子给父母写信也非常有意义。

为什么孩子给父母写信很有意义?

说到这里,你可能不以为然。

父母的经验丰富,对孩子的写信还有指导意义。可孩子对父母写信,到底能有多大意义呢?

我们可以从我的外甥女的这两封信说起。

第一,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不想说什么高深的,比如“文以载道”云云的。

所谓的“道”是少数人的责任,可文字表达是每个人的基本功。

我们小时候考试要写作文,离不开表达!

我们找工作要参加面试,离不开表达!

我们汇报工作情况要作报告,也离不开表达!

表达最浅显的要求是说得清楚事情,道得明白来龙去脉。外甥女的这封信,展示了她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小小年纪的她关注到2019年家里的大事——妈妈买了新房,爸爸在县里工作。她表述了这些重大事件,抓住了重点。

她在信里对父母性格的把握,也非常精准——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急性子妈妈和随遇而安的粑粑呀?

第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外甥女的信展示了她的逻辑。就拿爸爸在县里工作快两年这件小事吧,她说服爸爸有两个主要依据——城市比乡里好,一家人在一起比一个人好。

她的理由让我想起《奇葩说》第6季中关于“伴侣要去大城市,我要不要放弃一切跟他走?”中的不少观点。当时两队振振有词,薛兆丰教授的立论就是大城市会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詹青云的立论就是和爱的人一起吧?

这个小女孩的思辨值得点个大大的赞!

第三,建立父母和孩子的连接。

书信的第3个功能就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搭设起一座桥梁。

用邮件的方式将自己平时无法说出口,但绝对有必要说出口的内容写下来,能够增进双方的感情。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就有类似的观点。

苏珊认为:

如果出生在“有毒”的原生家庭,自己觉得没办法面对面和父母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妨通过书信的方式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双方面对面沟通的激烈交锋,大家也可以冷静下来解决问题。

外甥女当然没有出生在“有毒”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的是“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小女孩善钢琴、爱学习,很有教养。可是,饶是如此,当面给父母提建议,估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留存成长的痕迹。

很多家庭都有给孩子拍满月照、周岁照、全家福的传统,希望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一些痕迹。而其实,书信记录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所思所想,记录了孩子和父母的深情,才是最美好的成长印记。

读过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吗?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伟人,可他们在我们父母的心中是宝贝。这些书信就是我们宝贝成长的痕迹呀!


这个春节,很多人选择留守家中。

不妨和孩子相互写信吧,让“写信”成为我们家庭中独有的“仪式感”。

孩子,你妈喊你回家写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节“云拜年”:写信的孩子多厉害,看看这两封信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