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楼《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解读(120)信息储备是必要的强势文化之一

关注赵小楼,与10000+人一起重读天道,学习强势文化思维!

本文是按《遥远的救世主》小说情节解读的第120集,按小说解读完后会按《天道》电视剧不同于小说的情节解读,按情节全部解读完,会出专题解读系列,总系列解读完再继续解读《天幕红尘》。

赵小楼粉丝私聊截图

接下来的俩人去耶路撒冷这段情节,只在小说原著里有(第二十八章第2节),电视剧没有。

芮小丹办完音响測评的事件后,就按捺不住要回去见丁元英,尽显浓烈爱恋之情。

而在来柏林之前两人已商定好,在办完音响的事件后,希望芮小丹能去一趟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三大宗教圣地,历史在这里沉积了太多的哀怨与仇恨,也凝结了太多的祈祷、叹息、鲜血、眼泪……据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于是就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当上帝耶和华、耶稣基督和真主安拉聚集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时候,世界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耶路撒冷这样令人沉思……。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耶路撒冷之行原计划是小丹办完事情后,独自一个人去的,去完成属于她自己的信息储备,为以后社会出现一个有作为的人提前准备

信息储备一词代表的信息很重要,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信息储备多来至于被传输,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个时间段的信息都是来自于父母和学校。

而父母和学校的知识储备量远远不够,他需要主动去外界寻找更广更深的知识来作为支撑,让他不断的突破自我的限制。

芮小丹也是这样,丁元英让她绕路耶路撒冷是有原因的,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地,此地历史悠久,每个时期的人所有的认知都在这里汇聚,且每一次动乱都是因为意识冲突而导致的,作为西方宗教代表,对了解宗教和教义的目的很有帮助,且很有代表性,可以称之为一趟学习之旅。

丁元英万里送身,两人云雨之后,第二天就到了目的地。

在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商贩、游人、乞丐、警察、教徒以及身穿防弹背心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商贩的叫卖声、教堂的钟声、远处的警报声、装甲车的轰鸣声混做一团。

芮小丹只在电视里看到关于人体炸弹和军事报复的报道,而没有亲身到过这里的人是无法感受那近在咫尺和随时随地的危险,从人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种本来的、嵌入心灵而已经无需外露的恐惧。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耶路撒冷之地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足以让每个人深刻的反思。

丁元英:“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打了十年,而在本世纪巴以冲突就打了50年,什么样的民族能承受这样的苦难?可上帝和真主都没能拯救他们,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这里让人明白这个真理真相。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看到这些你还相信有救世主吗?先不说你有没有,芮小丹在没看到这些之前也是知道没有什么救主的。

而芮小丹知道的没有救主属于‘自觉’,也就是说她自己知道,而别人是不知道这世上是没有救世主的。

丁元英想让她通过她的行为让别人也知道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就如同我现在码字给大家看的性质一样,同样是想让大家从根本上去改变,根本是什么?就是意识&形态上改变。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只是知道,只是知道道理和知识存在,不是自觉,‘自觉’是他自己也能明白、能够感同身受。

让大家知道: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了才有用。让你觉他自己的什么?觉他自己的无明,觉他自己掌握的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

知识和道理只在符合它条件的时候有用,不是万能的。

脱离了条件比如:环境、时间、空间,脱离了这些知识和道理就不一定有用了,只能作为经验的参考。

知道道理和知识的没用,这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它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首先从内心固有的认知的束缚上,就已经打破了

其次为了寻找真正有用的知识和道理,步入实证的环节,以当下情况事件来看,只寻求能解决当下事件的知识和道理,而不是还想着用以前的道理或知识,更甚者是:连以前的道理和知识都没弄明白,只是嘴上说说的道理和知识。

连弄懂的道理和知识在特定场合下都不一定有用,更何况嘴上说说没搞懂的知识和道理呢,那就更没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小楼《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解读(120)信息储备是必要的强势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