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5.《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笔记—第三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第二步阅读和理解5在阅读过程中学习

为什么准备考试的过程比考试的结果更重要?

理论就是为了指导实践而生,是为了理解和运用,而不是为了死记硬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了,才知道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泰利·道尔(ferry Doyle,2008)写道:“只有去做才能学。”

什么意思呢?

比如老师把书本的知识整理好呈现给学生,以为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好记忆,更节约时间,学习更有效率。

可是这样的做法却常常适得其反,因为这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自己主动形成知识链接的权利和能力。

再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整理房间,帮他规划好什么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几天应该整理一次,都远远没有他积极主动很能让他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很多的错误就错在做的太多。

书中这样描述
“用变式、间隔、引入情境干扰,以及用测试而不是演示等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先阻碍学习,但随后往往会促进学习,这是通过训练后再测试对知识的记忆和活用能力体现出来的。相反,诸如保持条件恒定和可预测性,以及在某一任务上进行大量测验等操作,往往会在教学或训练过程中出现先促进学习速度,但随后却无法长期记忆和灵活运用的情况。”(Bjork,2011)

和小马过河一样,在实践中、试错中得出的结论更加可靠,印象也更加深刻。

死记硬背则是短期内效果显著,长远来看并不能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反复阅读,只阅读不思考,流于形式和表面也是如此。

正如泰利·道尔和托德·扎克拉伊舍克(Todd Zakrajsek)所说的那样:“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那么死记硬背就不是明智之举。”(Doyle and Zakrajsek,2013)

因此作者指出,与其反复读一篇文章,你还不如去打一局乒乓球。

用输出倒逼输入,也就是作者说的以学代写,或者是详细阐述,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大脑在阅读时不断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卡片盒就是一个倒逼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花时间去阐释说明一个道理,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长期看来真正有益的事。

但是,不是说把知识卡片放进盒子里就不用管了,大脑就不必继续思考了。卡片盒负责存储,保持信息的客观性,促进长期的学习,大脑则专注于更甚层次的理解,和纵观全局,构建大系统框架。

这样卡片盒和大脑分工合作,才能让我们既能深入思考,能完整的把思考保存下来,也能在将来不断建立信息关联,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系统,或者说终身学习系统。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5.《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笔记—第三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第二步阅读和理解5在阅读过程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