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周四要去参加梁老师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的书目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我是17年买的,买回来一直都没有看过,当时看到这个名字感觉好熟悉,一翻购物记录自己买过,赶紧给书柜里找到了,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看一下。

这是畅销美国的教子经典,全书总共十章,每个章节讨论了不同的主题,告知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1.这就说到了语言的力量.

语言起到的作用是鼓励和指导,但是某种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孩子紧张和行为失当,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如果只会单纯的说,哇,你好棒,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压力,他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棒的地步,但是被家长这样评价,书中说夸奖不要夸孩子的品行和人格,例如你真好。我们的语言应该说明确的,例如孩子做了家务,我们可以说,你刷的碗很干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孩子,你好勤劳,或许他只是一时兴起刷了一下碗,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勤劳这个词语。

前几天,我儿子的金箍棒扔掉了地上,可能因为我不太爱收拾家里,导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是这样的,东西乱扔,玩具哪都是,当时我很生气,就用脚给他踩了一下,他也很生气了,他爸说都是因为我乱扔东西所以孩子跟着我学,我也反思了一下,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同时我也不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我当时只是把金箍棒给他放起来或者喊他来拿走,而不是采取过激的反应,或许又是另外一种结果,至少儿子心里不会觉得他妈妈本来也不知道收拾东西,还埋怨他,让他从小对我产生抱怨。所以说语言具有威胁,毁坏亲子关系的力量。

2.奖赏

作为家长,我们喜欢对孩子说,如果这次你能看到班级前五,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如果…那么,这样的句式其实是一种谬语,这样的话本身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怀疑,我们的奖赏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发挥出来她的能力,奖赏应该是带有惊喜的,是肯定孩子的能力的,这样的奖赏才会有意义,有价值。

3.说谎

我认为只要是孩子都会有过说谎的经历吧,小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为老师,学生经常因为家庭作业是否完成而撒谎,明明没有做作业,偏偏给老师说把作业落家里了,如果老师让他去拿,或者给家长打电话,却发现作业根本没有写,所以在最开始,老师根本不相信忘带作业这件事情,轻而易举的识破了学生的谎言。在学生看来,如果给老师说忘带了,受到的惩罚就会小一些,可能就是给他说下午记得带过来,他们编造了一个写作业的谎言,谎言可以告诉我们孩子关于恐惧和希望的真相,他们愿意受到老师的表扬,可能有的时候真的忘了,可能有的时候就是别的原因,或者懒,他们也不想不写,可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师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在吵过学生之后要么罚站,或者罚他把作业全部补完,有的甚至多写几遍,回到办公室里再给家长打电话告知这件事情,希望家长监督。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因为没有考上大学,为了不让妈妈失望,骗说自己考上了大学,伪造了一份通知书,她的本意可能是怕妈妈对自己失望,事后妈妈知道后,也没有反应那么激烈,很理性的进行了处理。

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的反应本身就不应该表现那么的歇斯底里,对孩子不应该是纯说教,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去切合实际,就事论事。

4.关于偷东西

我们会看到小孩小时候都喜欢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在这里不用偷,这个词,我们不能把一个孩子叫做小偷,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那有句话叫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曾经我儿子去超市的时候,回到家发现他衣服里装了两个口香糖,当时他爸气的开始打他,最后又带着他去超市道歉,买下了这两块糖。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妥当的,首先,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糖果是商店的,它应该留在商店,而不是直接上去就是一脚踢。然后再去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可以去拿,超市是卖东西的,我们可以用钱买回来糖。在家里,小孩都会去偷吃糖果哦,饼干这些东西,一般家长的反应就是“谁吃了罐子里的饼干了呀”这样的问话通常会引导孩子随口说瞎话,有的时候我们开诚布公讲出来更好,“你吃了饼干,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吃”。这样的话包含着适当的,合理的训诫,它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并且唤起他想弥补过错的责任感。

这本书,对于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是个很好的例子,非常有必要去消化,去在生活中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有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